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鸣珂曲(鳴珂曲)
亦作“ 鸣珂巷 ”。 唐 代京都 长安 胡同名。为当时妓女聚居之所。后因以为冶游场所的代称。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尝游东市还,自 平康 东门入,将访友於西南。至 鸣珂曲 ,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闔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絶代未有。”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告辞了 鸣珂巷 ,待嫁那 韩辅臣 。” 明 汤式 《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 丽春园 万马萧萧, 鸣珂巷 众口嗷嗷,将一座翫江楼等闲白占了。” 明 汤式 《谒金门·闻嘲》曲:“你 鸣珂巷 艳娃,我 梁园 内社家。”
《漢語大詞典》:有要于时
对当时有需要。要,名词。例如: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吕氏春秋·察今
《國語辭典》:英法联军(英法聯軍)  拼音:yīng fǎ lián jūn
清咸丰六年至十年(西元1856~1860),英法联军进侵广州,虏总督叶名琛,复入天津,犯北京,焚圆明园,清帝避于热河,由俄使调停,订北京条约,辟商埠,割九龙南端与英,并偿英法军费,联军始退。
《國語辭典》:应运而生(應運而生)  拼音:yìng yùn ér shēng
顺应天命或时势而降生。唐。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大哉神圣,与时回薄,应运而生,继天而作。」《红楼梦》第二回:「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也作「应运而起」、「应运而出」。
《國語辭典》:随时随地(隨時隨地)  拼音:suí shí suí dì
不论何时何地。如:「成功的秘诀在于随时随地掌握机会。」
《國語辭典》:随时制宜(隨時制宜)  拼音:suí shí zhì yí
作事善于变通,不拘常法。《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周崎传》:「州将使求援于外,本无定指,随时制宜耳。」
《国语辞典》:随时度势(随时度势)  拼音:suí shí duò shì
根据当时的条件或情况,衡量、推测事情发展趋势。《隋唐演义》第九四回:「以此推之,可见凡事须随时度势,敢作敢为,方可转祸为福。」
《國語辭典》:痛定思痛  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语本唐。韩愈 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指事后追思当时所遭的痛苦,而更加伤心。《隋唐演义》第九八回:「到后来痛定思痛,凡身之所经,目之所睹,耳之所闻,无一不足以助其悲思。」
《國語辭典》:现场(現場)  拼音:xiàn cháng
1.事故发生的地点。如:「火灾的现场一片紊乱。」
2.正当其时、其地。如:「现场表演」、「现场拍卖」。
《國語辭典》:现期(現期)  拼音:xiàn qí
当时。如:「现期买卖」。
分類:当即当时
《漢語大詞典》:相机而行
意为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的行动。例如:某当与主公同往,相机而行,自有良策。——《三国演义》
《国语辞典》:名满一时(名满一时)  拼音:míng mǎn yī shí
当时名声极大。《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此时已将及四十岁,名满一时。」
《国语辞典》: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拼音:shùn shí sù dù
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定义为当时间变化很小时,位移向量变化除以间隔时间。
《国语辞典》:非时之物(非时之物)  拼音:fēi shí zhī wù
非当时所能产生或具有的物品。《北史。卷八。齐世祖武成帝本纪》:「帝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皆须朝徵夕办,当势者因之,贷一而责十焉。」
《国语辞典》:工业中毒(工业中毒)  拼音:gōng yè zhòng dú
在工作场所处理有毒物质不当时发生的中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