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87,分1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徐娘
于徐
应徐
徐议
徐庾
执徐
徐铉
徐陈
徐妃
徐图
徐偃
徐榻
安徐
二徐
徐浩
《國語辭典》:徐娘  拼音:xú niáng
1.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无容质,年老犹与帝左右暨季江私通。见《南史。卷一二。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
2.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宋。吕胜己〈鹧鸪天。日日楼心与画眉〉词:「徐娘怪我今疏懒,不及卢郎年少时。」《花月痕》第四三回:「徐娘虽老,丰韵犹存,竟会想出这个令来。」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國語辭典》:于徐  拼音:yú xú
舒缓自得的样子。如:「晨起,在乡间小径里于徐閒步,别有一分自在。」
分類:安然自得
《國語辭典》:于于  拼音:yú yú
1.徐行的样子。唐。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闳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峨峨焉缨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
2.自足的样子。《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唐。白居易〈和朝回与王鍊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也作「杅杅」。
3.相连不绝的样子。唐。柳宗元〈晋问〉:「鼋鼍诡怪,于于汨汨。」元。蒲道源〈闲居纪事〉:「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漢語大詞典》:应徐(應徐)
汉 应瑒 、 徐干 的并称。二人以诗文著名,为 曹丕 、 曹植 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有才华的宾客。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诗之一:“菲才叨侍从,连藻愧 应 徐 。”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兄弟方 荀 陈 ,才华冠 应 徐 。”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讌排仙苑,詔待公车,边开 卫 霍 ,舘接 应 徐 。”
《高级汉语词典》:徐议
从容商议
《漢語大詞典》:徐庾
南朝 陈 徐陵 和 北周 庾信 的并称。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大 唐 修晋书,作者皆当代词人,远弃 史 班 ,近宗 徐 庾 。”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陈子龙》:“其四六跨 徐 庾 ,论策视二 苏 。”
《國語辭典》:执徐(執徐)  拼音:zhí xú
太岁在辰称为「执徐」。《尔雅。释天》:「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国语辞典》:徐铉(徐铉)  拼音:xú xuàn
人名。(西元916~991)字鼎臣。南唐扬州广陵(今江苏省江都县)人。与弟锴齐名,号称「二徐」。累官至散骑常侍。精小学及篆隶,尝受诏校《说文》,续编《文苑英华》,著有《骑省集》、《质疑论》、《稽神录》等。
《漢語大詞典》:徐陈(徐陳)
汉 徐干 和 陈琳 的并称。《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离宫收杞梓,华屋富 徐 陈 。” 李善 注:“《魏志》曰:‘ 文帝 为五官郎将, 北海 徐干 , 广陵 陈琳 ,并见友善。’”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 徐 陈 尝并作, 枚 马 亦同时。”
分類:徐干陈琳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國語辭典》:徐娘  拼音:xú niáng
1.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无容质,年老犹与帝左右暨季江私通。见《南史。卷一二。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
2.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宋。吕胜己〈鹧鸪天。日日楼心与画眉〉词:「徐娘怪我今疏懒,不及卢郎年少时。」《花月痕》第四三回:「徐娘虽老,丰韵犹存,竟会想出这个令来。」
《漢語大詞典》:徐图
从容地设法谋取。例如:徐图歼击。
《漢語大詞典》:徐偃
见“ 徐偃王 ”。
《國語辭典》:徐偃王  拼音:xú yǎn wá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周穆王时徐国之子爵诸侯,以仁义治国,因得朱弓矢,以为天瑞,遂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从之者三十六国,穆王令楚伐之,偃王爱民不战,遂为楚败。
《漢語大詞典》:徐榻
见“ 徐稺榻 ”。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东汉 陈蕃 为 徐稺 特设之榻。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汉书·徐稺传》。后用为好客之典。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馆尽开 徐稺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亦省称“ 徐榻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恒设。”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旋以 孔 罇引满, 徐 榻解悬。”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月满西堂,復陈 徐 榻,清风动竹,故人倘来。”《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凉梦回 徐 榻,一夜西风瘦 沈 郎。”
分類:陈蕃太守
《漢語大詞典》:安徐
安详从容。管子·势:“故贤者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国语·越语下:“宜为主人,安徐而重固。”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歷歷可听。”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内虽荏,而色若厉焉;行无防检,而步趋若安徐焉;识者病之。”
分類:安详从容
《漢語大詞典》:二徐
(1).指以治说文闻名的 南唐 徐铉 、 徐锴 兄弟。又以辈行称大 徐 、小 徐 。 宋 陆游 《南唐书·徐锴传》:“ 徐鍇 ,字 楚金 , 会稽 人……与兄 鉉 俱在近侍,号二 徐 。”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三:“ 戴 所见必 蜀 本説文,故时与二 徐 本有异同。”
(2).指 宋 徐中行 及其子 庭筠 。宋史·隐逸传下·徐中行:“﹝乡人﹞以其父子俱隐遯,称之曰二 徐 先生。常平使者 朱熹 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 东甌 説二 徐 ’之句。”
《国语辞典》:徐浩  拼音:xú hào
人名。(西元703~782)字季海,唐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曾仕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善书法,论者谓其「锋藏画心,力出字外」。笔力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卒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