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得意之事  拼音:dé yì zhī shì
称心如意的事。《文明小史》第八回:「傅知府听了,心想这事又有财发,又有官升,正是天下第一得意之事。」
分类:称心如意
《国语辞典》:得意之色  拼音:dé yì zhī sè
得意的表情。《红楼梦》第六九回:「贾琏将秋桐之事说了,未免脸上有些得意之色,骄矜之容。」
分类:得意表情
《国语辞典》:得意门生(得意门生)  拼音:dé yì mén shēng
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得意门生指最受欣赏、最引以为豪的学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虽合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国语辞典》:得意非凡  拼音:dé yì fēi fán
非常得意。如:「他这次得了第一名,就一副得意非凡的样子。」
分类:得意
《分类字锦》:得意得神
唐书张旭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
分类:
《國語辭典》:得意忘象  拼音:dé yì wàng xiàng
象,外表。得意忘象指不拘泥于表象而得其深意。唐。梁肃 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分類:精神无视
《國語辭典》:得意忘形  拼音:dé yì wàng xíng
1.因高兴而物我两忘。语本《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后形容人高兴得忘其所以,举止失去了常态。元。鲜于必仁〈折桂令。辋川图〉曲:「得意忘形,眼兴迢遥。」
2.取其精神而遗其形式。语本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意而忘其形邪?」
《國語辭典》:得意忘言  拼音:dé yì wàng yán
不拘泥于字句言辞,既得其意,则忘其言。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后指彼此有默契,心照不宣。《文明小史》第二回:「府县心里还当他们话到投机,得意忘言。」
《國語辭典》:得意扬扬(得意揚揚)  拼音:dé yì yáng yáng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三侠五义》第一○○回:「见这明公说的得意扬扬,全不管行得行不得,不由的心中暗笑。」也作「扬扬得意」。
《國語辭典》:得意洋洋  拼音:dé yì yáng yáng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红楼梦》第一○三回:「只见香菱已哭得死去活来,宝蟾反得意洋洋。」也作「扬扬得意」。
分類:得意分得
《國語辭典》:得意洋洋  拼音:dé yì yáng yáng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红楼梦》第一○三回:「只见香菱已哭得死去活来,宝蟾反得意洋洋。」也作「扬扬得意」。
分類:得意分得
《分类字锦》:得意自鸣(得意自鸣)
任士林蚯蚓赋时则绿雨围阴碧云漏晴江月流清得意自鸣
分类:
《國語辭典》:春风得意(春風得意)  拼音:chūn fēng dé yì
旧时称登进士第后的志得意满为「春风得意」。后用以形容人做事顺利,志得意满的神情。唐。孟郊 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元。乔吉《金钱记》第四折:「他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
《國語辭典》:神气(神氣)  拼音:shén qì
1.神情。如:「看你今天神气凝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一句话也听不出,只觉他神气不好,十分疑惧,不免露出觳觫的样子来。」也称为「神情儿」。
2.得意傲慢的样子。如:「今天的比赛他得第一,难怪他神气。」
3.神灵之气。《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4.精神。如:「他在选举失败后,神气尽失。」《文选。嵇康。琴赋。序》:「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
《國語辭典》:得神  拼音:dé shén
1.摹仿神似。如:「他模仿政坛人物,唯妙唯肖,相当得神。」
2.中医中以神为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可判断疾病的轻重。因此指人精神饱满、眼光清亮、面色光泽、举止爽朗为「得神」。
《國語辭典》:得势(得勢)  拼音:dé shì
1.得到权位。《韩非子。难势》:「今曰尧舜得势而治,桀纣得势而乱。」《野叟曝言》第五九回:「得势则聚若蝇蚊,失势则散若鸟兽、甚至卖主求荣者颇多。」
2.获得有利的形势。如:「虽仗著地形得势,攻守皆易,但仍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