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胸襟  拼音:xiōng jīn
1.胸前的衣襟。如:「她把他送的别针,别在胸襟上。」
2.心中、心里头。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势力无扰于胸襟,行藏不概于怀抱。」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胸襟日沉静,肃肃自有适。」也作「胸怀」。
3.思想境界。指志趣、气度、抱负等。唐。李白〈赠崔侍郎〉诗:「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封神演义》第四九回:「此人名为闲士,腹内必有胸襟。」也作「胸怀」。
《國語辭典》:忧心(憂心)  拼音:yōu xīn
1.忧愁的心绪。《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
2.忧虑担心。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一折:「则要你一路上小心在意,频寄个书信回来,休著我忧心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只是并无子息,日夜忧心。」
《國語辭典》:心上  拼音:xīn shàng
心中、心里。如:「这是误会,请别放在心上。」《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到那里看时,三间房子,极其宽敞,又且裱糊精致,心上大喜。」
《國語辭典》:坦然  拼音:tǎn rán
1.平坦的样子。《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平明视之,四望坦然,不知葬所。」
2.显然、明显。《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
3.坦白心安、处之泰然的样子。唐。元稹〈捉捕歌〉:「主人坦然意,昼夜安寝寤。」《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笑得华忠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却坦然无事的扶了个婆儿一路进来。」
《國語辭典》:心怀(心懷)  拼音:xīn huái
1.心中的想法或意念。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你那报怨心怀,和那横死爷相逢在分界牌。」
2.心里想著。如:「心怀不轨」、「心怀感激」。
《國語辭典》:打鼓  拼音:dǎ gǔ
1.敲鼓。如:「大街上打鼓奏乐,非常热闹。」
2.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如:「他为了这件事,心里直打鼓。」
《國語辭典》:心醉  拼音:xīn zuì
语出《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形容倾倒爱慕之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國語辭典》:情愿(情願)  拼音:qíng yuàn
1.甘心愿意。《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夏桀与日相似,这日几时丧亡?我甘受其苦不过,情愿与他偕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其人情愿再增一个钱,四个钱买了二颗。」
2.宁愿、宁可。唐。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之三:「若教亲玉树,情愿作蒹葭。」
3.心愿、心志。《晋书。卷四十六。刘颂传》:「然人心系常,不累十年,好恶未改,情愿未移。」《南史。卷十八。臧焘传》:「且义宣腹心将佐蔡超、竺超人等咸有富贵情愿。」
《漢語大詞典》:想到
有一个想法;[心里] 产生一个想法。例如:当他看见那座房子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他的老家。
《國語辭典》:心静(心靜)  拼音:xīn jìng
心中平静安宁。唐。李嘉祐〈赠王八衢〉诗:「心静无华发,人和似古时。」《红楼梦》第六四回:「虽说有三姑娘帮著办理,……总不得心静一会儿,别说想病好,求其不添也就罢了。」
分類:心里平静
《國語辭典》:心镜(心鏡)  拼音:xīn jìng
如明镜般清净光明,可以揽照万象的心。《晋书。卷七五。王湛等传。史臣曰》:「国宝检行无闻,坐升彼相,混暗识于心镜,开险路于情田。」
《國語辭典》:惨然(慘然)  拼音:cǎn rán
忧戚哀伤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高宗听得甚是惨然,颁诏特加号福国长公主,下降高世綮,做了驸马都尉。」《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次日,余大先生知道,大惊,不胜惨然。」
《國語辭典》:心声(心聲)  拼音:xīn shēng
发自心中的言语。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金。元好问 论诗诗三○首之六:「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亦泛指内心的意见、想法。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国人共同的心声。」
《國語辭典》:心下  拼音:xīn xià
1.心中、心里。《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心下快活,思量这人也是个好汉,未免出来与他厮见。」《红楼梦》第六一回:「听如此一说,心下便有些活动起来。」
2.中医指胃部。如:「心下痞满」。
《國語辭典》:悦心(悅心)  拼音:yuè xīn
使心情快慰、愉悦。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也称为「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