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志愿(志願)  拼音:zhì yuàn
1.心中的希望。《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王若虚传》:「汨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2.自愿,出于自己的意愿。如:「志愿兵」。
《國語辭典》:志愿兵(志願兵)  拼音:zhì yuàn bīng
出于自己意愿而服兵役的士兵。也称为「义勇军」。
《漢語大詞典》: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的志愿部队。1950年10月组建,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19日开赴朝鲜前线。经中朝联合作战,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由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并迫使其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1958年10月26日,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國語辭典》:志愿军(志願軍)  拼音:zhì yuàn jūn
一国或数国人民,因自愿参加另一国家的对外战争或国内战争所组成的军队。
《國語辭典》:志愿书(志願書)  拼音:zhì yuàn shū
表明意愿的證明文件。
《漢語大詞典》:志愿兵役制
①招收志愿人员参加军队承担军事任务的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1955年7月以前,一直实行此兵役制。1984年5月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②英、美等国对以雇佣方式招募兵员补充军队的募兵制的称谓。
《国语辞典》:志愿卡(志愿卡)  拼音:zhì yuàn kǎ
参加升学考试时,除了填写报名表外,另须依自己的志愿选填希望就读的学校顺序,此卡即称为「志愿卡」。
《国语辞典》:第一志愿(第一志愿)  拼音:dì yī zhì yuàn
最重要、最属意的愿望。如:「读中文系是我的第一志愿。」
分类:属意愿望
《漢語大詞典》:志虑(志慮)
(1).精神;思想。周礼·考工记·弓人:“凡为弓,各因其君之躬志虑血气。” 郑玄 注:“又随其人之情性。”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中、侍郎 郭攸之 、 费禕 、 董允 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君既与 魏益之 游,每恨志虑昏而无所明,记忆烦而不足赖。”
(2).指志愿。 明 陈子龙 《郡斋春日》诗:“物候感迁化,志虑空蹉跎。”
《國語辭典》:弘愿(弘願)  拼音:hóng yuàn
弘大的誓愿。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晨霞〉诗:「弘愿在救拔,大悲忘辛勤。」
《漢語大詞典》:沂志
指知时乐命、逍遥自在、不求为政的志愿。 谢无量 《春日寄马一浮》诗:“咏浴澄 沂 志,随薌吐谷音。”参见“ 沂水絃歌 ”。
《漢語大詞典》:沂水弦歌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曾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 沂水 絃歌重 曾点 , 菑川 故旧识 平津 。”
分類:知时处世
《國語辭典》:壮志(壯志)  拼音:zhuàng zhì
雄壮豪迈的志向。《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眄,谓若无人,岂非君子壮志哉?」也作「壮心」。
《國語辭典》:壮心(壯心)  拼音:zhuàng xīn
雄壮豪迈的志向。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二出:「对景凄绝,倍教人壮心烈。」也作「壮志」。
《國語辭典》:得志  拼音:dé zhì
达到自己的志愿。《易经。贲卦。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惟达者为能通之。」
《國語辭典》:素志  拼音:sù zhì
向来的志愿。《三国志。卷一○。魏书。荀彧传》:「虽禦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