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7,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念念
窃念
百念
可念
追念
轸念
思念
永念
惟念
念佛
念虑
无念
慨念
顾念
感念
《國語辭典》:念念  拼音:niàn niàn
1.每一个念头。唐。白居易 赠草堂宗密上人诗:「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
2.心念贯注,一心一意。《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何须安一个『必』字在心头,念念要恁地做。」
3.佛教用语。指极短的时间,犹言刹那。
《高级汉语词典》:窃念
私下想念。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國語辭典》:百念  拼音:bǎi niàn
多种感受互相交集。比喻心情复杂。南朝梁。何逊 相送诗:「客心已百念,孤游从千里。」
《國語辭典》:可念  拼音:kě niàn
1.值得怜悯。《南史。卷五。齐本纪。废帝东昏侯》:「至蒋山定林寺,一沙门病不能去,藏于草间,为军人所得,应时杀之。左右韩晖光曰:『老道人可念。』」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2.令人喜爱。唐。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宋。陆游 晚步湖塘少休民家诗:「村童亦可念,唤客手吒叉。」
3.令人感念。如:「厚意可念」、「深情可念」。《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然后徐图归耕故园,免遭大祸。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更不多嘱。」
分類:可爱可怜
《國語辭典》:可怜(可憐)  拼音:kě lián
1.令人怜悯。《庄子。庚桑楚》:「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红楼梦》第五八回:「只得踱到潇湘馆瞧黛玉,一发瘦的可怜。」
2.哀悯。《三国演义》第二回:「可怜汉室天下,四百馀年,到此一旦休矣。」《儒林外史》第三回:「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
3.惹人喜爱。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春草何曾歇,寒花亦可怜。」
4.令人羡慕。唐。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5.令人惋惜。唐。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漢語大詞典》:可爱(可愛)
(1).令人敬爱;令人喜爱。书·大禹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汉 东方朔 神异经·东荒经:“东方有人焉,男皆朱衣縞带玄冠,女皆采衣,男女便转可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予﹞见荆棘中有崖石,刻‘树石’二大字,奇古可爱。” 明 刘基 《浣溪沙·秋思》词:“枫叶有霜纔可爱,菊花无酒不须开。” 老舍 《骆驼祥子》三:“太阳似乎不象刚才那样可爱了!”
(2).喜爱。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李 诗宛如 姑射仙子 ,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
《國語辭典》:追念  拼音:zhuī niàn
怀念往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周太祖即郭威,追念史弘肇无后,乃召弘肇亲吏李崇矩入内。」《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闻公孙瓒已死,追念昔日荐己之恩,不胜伤感。」也作「追想」。
《國語辭典》:轸念(軫念)  拼音:zhěn niàn
悲切思念。南朝梁。沈约〈郊居赋〉:「思幽人而轸念,望东皋而长想。」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往者,先帝轸念潢池,不忍尽戮;剿抚互用,贻误至今。」
分類:悲痛思念
《國語辭典》:思念  拼音:sī niàn
怀想、想念。《诗经。周南。卷耳。序》:「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我心里一刻不能忘,再如此思念几时,毕竟要生出病来了。」也作「思忆」。
《漢語大詞典》:永念
念念不忘。书·大诰:“予永念曰:‘天维丧 殷 ,若穡夫,予曷敢不终朕亩。’”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勋高当年,而茅土弗及。抚事永念,胡寧可昧。” 明 何景明 《青石崖栈》诗:“慎尔千金驱,永念垂堂语。”
分類:念念不忘
《漢語大詞典》:惟念
思念;考虑。《汉书·元后传》:“惟念先帝之意,岂不欲以陛下自代,奉承东宫哉!”《后汉书·班超传》:“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实愿从 谷吉 效命絶域。”
分類:思念考虑
《國語辭典》:念佛  拼音:niàn fó
一种忆念佛陀名号、形相、功德的修行方法。为六念之一。后发展成三种方式:一、称名念佛(用口诵念佛陀名号)。二、观想念佛(专心忆念佛的相貌及所居佛土)。三、实相念佛(观佛法身非空非有中道实相)。在中国,因净土宗的盛行,念佛成为最普遍的修行法门之一。而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主,亦有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到内定念佛,看经体格,终须是妇女,交搭更便。」
《國語辭典》:念虑(念慮)  拼音:niàn lǜ
念头、想法。《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今事少閒,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朱子语类。卷一○四。自论为学工夫》:「人要去学圣贤,此是好底念虑。」
分類:思虑挂念
《漢語大詞典》:无念(無念)
(1).犹言勿忘,不要忘记。《诗·大雅·文王》:“王之藎臣,无念尔祖;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毛 传:“无念,念也。” 马瑞辰 通释:“传以‘无’为语词,但据尔雅·释训:‘勿念,勿忘也。’……孝经释文引 郑 注:‘无念,无忘也。’”
(2).佛教语。谓无妄念。 唐 白居易 《对小潭寄远上人》诗:“借问不流水,何如无念心。” 唐 白居易 《晚起》诗:“北闕停朝簿,西方入社名,惟吟一句偈,无念是无生。”
《漢語大詞典》:慨念
感慨怀念。 明 李东阳 《故明太傅平江伯陈公墓志铭》:“因慨念名家宿将之遗风,圣天子用旧保终之盛德,皆不可遂泯,乃叙次其事而系以铭。” 李大钊 《史观》:“后世逸民高歌,诗人梦想,大抵慨念 黄 、 农 、 虞 、 夏 、 无怀 、 葛天 的黄金时代。”
分類:感慨怀念
《國語辭典》:顾念(顧念)  拼音:gù niàn
爱顾、眷念。《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
《國語辭典》:感念  拼音:gǎn niàn
1.感激怀念。《红楼梦》第九○回:「真真的二奶奶和姑娘们的行事叫人感念。」
2.感伤思念。《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之一》:「修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