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玩狎
(1).轻慢;侮弄。 明 张居正 《奉谕整肃朝仪疏》:“礼官不行申明,御史不行纠奏,臣等亦屡加戒諭,而人情玩狎,积习难改,安知背非后议,不有以臣等为諂者乎?” 老舍 《赵子曰》第二:“激烈的言词从俏美的口中说出来,真像一朵正在怒放的鲜花,使看的人们倾倒,而不敢有一丝玩狎的意思。”
(2).犹言深入思索。 明 张宁 《方洲杂言》:“凡人之贵贱寿夭祸福,根於心而动乎体,固有隐而难见者,必从容玩狎,得其真而后言,否则宁不言也。”
《漢語大詞典》:思绎(思繹)
思索寻求。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遇难处,且须虚心搜讨意思,有时有思绎底事,却去无思量处得。” 明 李贽 《哭耿子庸》诗之四:“麤言杂俚语,无不可思绎。”
分類:思索寻求
《漢語大詞典》:追计(追計)
盘算思索以往的人或事。 晋 陆机 《叹逝赋》序:“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唐 柳宗元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於口、平於心。”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或数日不食,或达旦不寐,追计平生成败得失,独语不止。”
《漢語大詞典》:寻索(尋索)
(1).寻找搜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充 帐下都督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径。 勤 惊觉,闻失 充 ,乃出寻索。”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真君命 甘 施 二弟子遍处寻索。”
(2).追寻思索。 宋 苏轼 《小篆般若心经赞》:“纵復学之能粗通,操笔欲下仰寻索。”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小説之所以耐人寻索,而助人兴味者,端在其事之变幻,其情之离奇,其人之复杂。”
《國語辭典》:瞑想  拼音:míng xiǎng
闭著眼睛想。如:「坐在车上,我默默瞑想著: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漢語大詞典》:寅想
敬谨思索。宋书·孝武帝纪:“夙宵寅想,永怀待旦。”
分類:敬谨思索
《漢語大詞典》:疑念
(1).怀疑的想法。 宋 曾巩 《寄王介卿》诗:“迨兹尺书至,疑念始冰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髻:“暇居,輒有短客来,久与扳谈,素不识其生平,颇注疑念。” 叶圣陶 《未厌集·夜》:“害怕的是单墙薄壁,左右邻舍留心一听就会起疑念。”
(2).怀疑而思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见北向一家,两扉半开,内一女郎,怪似 阿绣 ……细詰知为 李氏 。反復疑念,天下寧有此酷肖者耶?”
《漢語大詞典》:密索
(1).精密思索。元史·历志一:“智作能述,前代诸人为法略备,苟能精思密索,心与理会,则前人述作之外,未必无所增益。”
(2).秘密搜索。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大侠遁免:“ 光 狱之成,在庚辰之春,而 楚 之密索,直至 江陵 云亡始罢。”
《国语辞典》:想一想  拼音:xiǎng yī xiǎng
略加思索。《儒林外史》第三回:「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
分类:思索
《国语辞典》:参话头(参话头)  拼音:cān huà tóu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修行者集中精神对一字或一句话不断的思索穷究,以达到开悟的目的。《参禅决疑集》:「虽参话头多众不同,而于起疑处无二用心。」
《國語辭典》:搜索枯肠(搜索枯腸)  拼音:sōu suǒ kū cháng
比喻竭力思索。《红楼梦》第八四回:「宝玉只得答应著,低头搜索枯肠。」《三侠五义》第五回:「只见九个木匠分在两旁,各自搜索枯肠,谁不愿新奇讨好呢?」
分類:竭力思索
《漢語大詞典》:搜索肾胃(搜索腎胃)
形容竭力思索。指构思诗文。 宋 陈师道 《〈寇参军集〉序》:“苦心竭思,搜索肾胃,如与世士出奇作新,夸多而鬭捷,以角一时之名者。”
《漢語大詞典》:心存目想
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
《国语辞典》:率尔成章(率尔成章)  拼音:shuài ěr chéng zhāng
不经思索,下笔成文。形容文学作品粗疏、草率、不细心。《唐语林。卷二。文学》:「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后人多说率尔成章,不知江左尝有人于纸尾寄洞庭霜三百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三。醉吟先生》:「又有句云:『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人谓先生率尔成章,予谓先生的然有理。」
《国语辞典》:深思极虑(深思极虑)  拼音:shēn sī jí lǜ
思索得很深,考虑得很远。《明史。卷一七九。邹智传》:「以正人君子为腹心,深思极虑,定宗社长久之计。」也作「深计远虑」、「深思远虑」。
分类:思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