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20,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甚恶
浪恶
恶衣
见恶
险恶
恶杀
恶逆
十恶
恶言
积恶
丑恶
远恶
恶诗
恶浪
瘅恶
《高级汉语词典》:甚恶
讨厌之极;非常讨厌;反感之至
《骈字类编》:浪恶(浪恶)
皇甫松浪淘沙诗见滩头下
《漢語大詞典》:恶衣(惡衣)
破旧或粗劣之衣。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张知白 清俭好学,居相位如布素时,其心逸也。及病革,上幸其家,夫人恶衣以见。”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使世之人皆惟是取给於布帛菽粟而已,则是 禹 可以恶衣承祭,而不必致孝乎鬼神。”
分類:破旧粗劣
《漢語大詞典》:见恶(見惡)
看到坏的事物。《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被憎嫌。左传·哀公二十年:“ 黯 也进不见恶,退无谤言。”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國語辭典》:险恶(險惡)  拼音:xiǎn è
1.地势险阻恶劣。唐。韩愈〈泷吏〉诗:「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这等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
2.比喻情势或世情奸险凶恶。如:「风云险恶」、「人心险恶」。
《漢語大詞典》:恶杀(惡殺)
厌恶杀生。魏书·崔亮传:“ 灵太后 令曰:‘ 亮 为臣不忠,去留自擅……但吾摄御万几,庶兹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圣朝好生恶杀,收雷寝电。” 明 宋濂 《西域军中获角端颂》:“是兽名角端,能日行万八千里,其见则恶杀之象,殆天使之告陛下耶?”
分類:厌恶杀生
《國語辭典》:恶逆(惡逆)  拼音:è nì
古代刑律,殴打或谋杀父母之罪,为十恶罪之一。
《國語辭典》:十恶(十惡)  拼音:shí è
古代最严重的十大罪行。《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國語辭典》:恶言(惡言)  拼音:è yán
无礼、辱骂人的话。《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仲由传》:「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云长知此人有忠义之气,更不以恶言相加,亦不出战。」
《國語辭典》:积恶(積惡)  拼音:jī è
多行不善。《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國語辭典》:丑恶(醜惡)  拼音:chǒu è
泛称事物的丑陋恶劣。《三国演义》第八七回:「焕身长九尺,面貌丑恶,使一枝方天戟,有万夫不当之勇。」
《國語辭典》:远恶(遠惡)  拼音:yuǎn è
偏远且环境恶劣的地方。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比常人加一等,杖一百,发远恶地面充军。」
《漢語大詞典》:恶诗(惡詩)
(1).拙劣或猥贱的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太保 在 淮南 ,进 崔叔清 诗百篇。 德宗 谓使者曰:‘此恶诗,焉用进?’时呼为‘准敕恶诗’。”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卷六:“ 文思 副使 方圭 ,好为恶诗,逢人即诵数十篇,其言喋喋可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前所列诸恶诗极矣。更有猥贱於此者,则诗佣是也。”
(2).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 唐 白居易 《想归田园》诗:“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乌丝当用写道书一篇,非久纳上,恶诗不足録也。”
《漢語大詞典》:恶浪(惡浪)
险恶的波浪。亦用以比喻困难。
《漢語大詞典》:瘅恶(癉惡)
憎恨坏人坏事。书·毕命:“彰善癉恶,树之风声。” 孔 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晋书·曹志秦秀等传赞:“ 象 既攘善, 秀 惟癉恶。” 唐 独孤及 《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彰善用明,癉恶用威。”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其于圣明癉恶之义,不啻炳如日星,严如斧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