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惊迸(驚迸)
惊慌奔散。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民生如野鹿,知爱不知命,饮齕具攒聚,翘陆歘惊迸。” 唐 李邕 《斗鸭赋》:“忽惊迸以差池,倏浮沉而闪烁。”
分類:惊慌
《漢語大詞典》:骇扰(駭擾)
惊慌骚乱。晋书·姚兴载记下:“禁兵见 兴 ,喜跃,贯甲赴贼,贼众骇扰。”隋书·天文志中:“三日,拂枢动乱,骇扰无调时。”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六年:“今出其不意,大军猝至,彼必骇扰,不知所为,擒之必矣。”
分類:惊慌骚乱
《漢語大詞典》:鼠骇(鼠駭)
像鼠一样惊慌、惧怕。 唐 柳宗元 《剑门铭》:“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收夺利也,以须王师。”
分類:惊慌惧怕
《漢語大詞典》:遽惶
惶遽,惊慌。楚辞·九辩“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汉 王逸 注:“卒遇譖谗,而遽惶也。”
分類:惶遽惊慌
《国语辞典》:差眼  拼音:chà yǎn
北平方言。牲口一时眼花,误以为看见危险事物而惊慌。如:「那匹马忽然差眼了,死命的往前飞跑。」
《漢語大詞典》:悖然
(1).因发怒或惊慌而变色之貌。战国策·秦策四:“ 秦王 悖然而怒。”《淮南子·道应训》:“ 桓公 悖然作色而怒曰:‘寡人读书,工人焉得而讥之哉!’”新唐书·杨慎矜传:“异时奏事,数称引 慎矜 。帝悖然曰:‘尔亲邪?毋相往来。’”
(2).猝然。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士者悖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也,不宜远至此。’”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太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篤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众人纷紜……諮之于 原 , 原 悖然对曰:‘父也。’”
《漢語大詞典》:荒愧
惊慌愧耻。荒,通“ 慌 ”。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点污清朝,岂不荒愧。”
分類:惊慌
《漢語大詞典》:惊虑(驚慮)
惊慌忧虑。《再生缘》第六六回:“ 素华小姐 心惊虑,就伴着, 酈相 明堂亲东牀。”
分類:惊慌忧虑
《漢語大詞典》:敬惶
惊惶,惊慌。敬,通“ 惊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中:“师甚敬惶,问:‘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师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熟,攧下水中也。’”
分類:惊惶惊慌
《漢語大詞典》:悸慑(悸懾,悸慴)
犹惶恐。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冬,十月, 建州 刺史 于延陵 入辞,上曰:‘ 建州 去京师几何?’对曰:‘八千里。’上曰:‘卿到彼为政善恶,朕皆知之,勿谓其远!此阶前则万里也,卿知之乎?’ 延陵 悸慑失绪,上抚而遣之。”
悸慴:惊慌恐惧。 宋 洪迈《夷坚丙志·婺州雷》:“雷电激烈,雨声如翻江,滚火毬六七入於楼。 不设 辈悸慴卧伏楼板上,以手揜面,但闻腥秽不可忍。”
《漢語大詞典》:雉伏鼠窜(雉伏鼠竄)
谓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 明 李东阳 《西北备边事宜状》:“朝廷命将出师,天威所至,雉伏鼠窜,无有遗者。”
《漢語大詞典》:佂伀
怔忪,惊慌貌。广雅·释训:“屏营,佂伀也。” 王念孙 疏证:“屏营、佂伀,皆惊惶失据之貌。” 章炳麟 《肃政史箴》:“ 汉 作执法,式遏乱从。鹰鸇之搏,胡不佂伀。”
《漢語大詞典》:张张屈屈(張張屈屈)
形容惊慌的样子。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见人呵急张张屈屈的走,更那堪惊惊颤颤的慌。”
分類:惊慌
《國語辭典》:亡魂丧胆(亡魂喪膽)  拼音:wáng hún sàng dǎn
形容非常惊慌恐惧。《三国演义》第五○回:「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孤本元明杂剧。破天阵。第二折》:「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國語辭典》:相顾失色(相顧失色)  拼音:xiāng gù shī sè
形容众人互相对视,脸上露出惊慌之态。《旧五代史。卷一二八。周书。段希尧传》:「寻命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三。袁滋》:「五人相顾失色,悔饮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