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我的天  拼音:wǒ de tiān
表惊讶、无助、惊呼的用语。如:「我的天!家里怎么这么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少奶奶掩面大哭道:『只是我的天唷!』说著便大放悲声。」
《國語辭典》:感叹句(感嘆句)  拼音:gǎn tàn jù
以感叹的呼声表露出强烈感情的句子。其语调特殊,音高的变化也往往比较大,而句末多使用惊叹号。如「原来是你!」、「这件事太美了!」
《漢語大詞典》:感愕
指表现出来的惊讶神态。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是故其言甚懌,而精色不从者,中有违也。其言有违,而精色可信者,辞不敏也……凡此之类,徵见於外,不可奄违,虽欲违之,精色不从,感愕以明,虽变可知。”
《國語辭典》:咄咄怪事  拼音:duò duò guài shì
语出《晋书。卷七七。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九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令人感到惊奇,不可思议的事情。宋。杨万里〈明发栖隐寺〉诗:「如何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
《漢語大詞典》:咄咄书空(咄咄書空)
《晋书·殷浩传》载 殷浩 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殷浩失望:“ 浩 之出,不惟一事无立,而丧师辱国,殆有甚焉。朝野於是大失所望,削爵贬窜,固其宜也,而咄咄书空,不能自遣。”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包涵所:“ 西湖 大家何所不有, 西子 有时亦贮金屋,‘咄咄书空’则穷措大耳。” 欧矩甲 《新广东》五:“将来事成者出于他党,则此私会必致有咄咄书空之恨矣。” 章炳麟 《梁园客》诗自注:“﹝ 梁鼎芬 ﹞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
《漢語大詞典》:呵唷
叹词。表示惊讶或轻微的不满。 张天翼 《万仞约》一:“‘不了。我还要走起这路过 东冲 去。’‘嗬唷!’她这么轻轻喊了一声。”
《漢語大詞典》:好家伙
表示惊讶或感叹。 清 李渔 《慎鸾交·拒托》:“好家伙,好家伙,照你这等讲来,竟是十全的了。”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好家伙,交完车份儿,就没了钱。” 曹禺 《日出》第一幕:“你想想, 金八爷 !大财神,又是钱,又是势,这一帮地痞都是他手下的,好家伙!”
分類:惊讶感叹
《國語辭典》:嗳呀(噯呀)  拼音:ài yā
表示惊讶的感叹词。《红楼梦》第七○回:「嗳呀!今儿这香怎么这么快,已剩了三分了。」《老残游记》第一回:「嗳呀!嗳呀!你瞧,那边一只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险!」
《國語辭典》:啊哟(啊喲)  拼音:ā yāo
感叹词,表示悲叹。如:「啊哟!这种事怎会降到我头上!」
《國語辭典》:阿弥陀佛(阿彌陀佛)  拼音:ē mí tuó fó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胡语。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著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也称为「无量寿佛」。
《漢語大詞典》:瞠愕
瞪着眼惊讶的样子。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弟因泣涕而言:‘不然也,夜所与言者,乃亡妇尔。’兄瞠愕询其故,则曰:‘妇丧期月,即夜叩门曰:“我念吾儿之无乳,而復至此。”因开门纳之,果亡妇。’”
《漢語大詞典》:嗤讶(嗤訝)
嗤笑惊讶。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今日坡下郎官集送 苏 湖 郡守,有饮饯;见一郎官不容一同列,满坐嗤讶。”
分類:嗤笑惊讶
《國語辭典》:钳口挢舌(鉗口撟舌)  拼音:qián kǒu jiào shé
钳口,闭口。挢舌,翘起舌头。钳口挢舌形容因受到惊讶、害怕而闭嘴翘舌,说不出话来。《清史稿。卷三七八。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挢舌而莫敢言。」
《國語辭典》:喔唷  拼音:ō yō
1.惊异词。如:「喔唷!有这么厉害!」
2.呼痛声。如:「喔唷!好痛!」
分類:叹词惊讶
《國語辭典》:哦呵  拼音:ó hē
赞叹或惊讶之词。如:「哦呵!来了这么多的人。」
分類:叹词惊讶
《漢語大詞典》:什么意思
表示惊讶或困惑。例如:你说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分類:惊讶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