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烦纡(煩紆)
愁闷郁结。《文选·张衡〈四愁诗〉之三》:“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紆。” 李周翰 注:“烦紆,思乱也。” 唐 杨衡 《病中赴袁州次香馆》诗:“谁能挹香水,一为濯烦紆。” 宋 秦观 《赠张潜道》诗:“我欲有所进,生闻勿烦紆。” 清 朱彝尊 《送叶参政映榴督储楚中》诗:“南鱼北有雁,冀慰心烦紆。”
分類:愁闷郁结
《漢語大詞典》:烦郁(煩鬱)
(1).浓密貌。文选·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云蒸昏昧” 唐 刘良 注:“漨浡,烦鬱之状。”
(2).愁闷抑郁。 宋 曾巩 《诸庙谢雨文》:“得雨应时,泽润焦枯,荡除烦鬱。” 曹禺 《雷雨》第二幕:“ 蘩漪 的脸更显得苍白,她在极力压制自己的烦郁。”
《國語辭典》:发愁(發愁)  拼音:fā chóu
忧愁。如:「他正为这事发愁。」
《漢語大詞典》:乾愁
没来由的愁闷。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五篇。一说,空发愁而无济于事。见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乾愁乾忙
《漢語大詞典》:忧懑(憂懣)
亦作“ 忧满 ”。 愁闷。汉书·佞幸传·石显:“ 显 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满不食,道病死。” 颜师古 注:“满读曰懣,音闷。”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初与 卓文君 还 成都 ,居贫忧懣。”晋书·赵王伦传:“及闻 河 北军悉败,忧懣不知所为。” 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正为不肖子 扬州奴 ……日后必然败我家业,因此上忧懣成病。”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在事诸公艰难忧懣,情状如在目前。”
分類:愁闷
《漢語大詞典》:委郁(委鬱)
(1).舒卷貌。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旌委鬱於飞飞,龙逶迟於步步。”
(2).抑郁,愁闷。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徒为多委鬱,精魄还自临。” 唐 司空图 《春愁赋》:“何深衷之委鬱,谢圜煦於天地。”
(3).茂盛貌。《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 吴均 《笔格赋》:“幽山之桂树,恒縈风而抱雾。叶委鬱而陆离,根纵横而盘互。”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松扃委鬱,桂幌深沉。” 唐 李邕 《嵩岳寺碑》:“委鬱贞柏,掩映天榆。”
《漢語大詞典》:发忧(發憂)
感到愁闷。 茅盾 《子夜》四:“你也不用发忧,还有你老子是‘识途老马’,慢慢地来指拨你罢!”
分類:愁闷
《漢語大詞典》:害相思
谓男女间因极度思念而产生愁闷、痛苦。《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调唆 织女 害相思,引得 嫦娥 离月殿。” 清 李渔 《风筝误·婚闹》:“为甚的一载分离人便老,全不似旧日的莲花貌,莫不是担愁闷,害相思,因此上把容焦。”
《漢語大詞典》:底烦(底煩)
犹言愁闷之至。 宋 苏辙 《代南京留守谢减降德音表》:“顷自秋末,逮兹岁终,愆阳为灾,时雪不至,麦田枯槁,民气底烦。”
分類:愁闷
《國語辭典》:没乱煞(沒亂煞)  拼音:mò luàn shā
心情撩乱、著急。《董西厢》卷六:「把脚儿攧了、耳朵儿搓,没乱煞,也自摧挫。」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只索央及你撮合山花博士,休使俺没乱煞做了鬼随邪。」也作「没乱杀」、「没乱死」。
《漢語大詞典》:顽愁(頑愁)
深重的愁闷。 宋 张耒 《看花》诗:“经营美景还诗匠,倾扫顽愁赖酒军。”
分類:深重愁闷
《漢語大詞典》:郁怫(鬱怫)
犹鬱悒。愁闷不舒畅。 汉 贾谊 《旱云赋》:“憭兮慄兮,以鬱怫兮。念思白云,肠如结兮。”《楚辞·刘向〈九叹·远逝〉》:“志隐隐而鬱怫兮,独愁哀而冤结。” 王逸 注:“言已放流,心中隐隐而忧愁,思念怫鬱,独自哀伤。” 汉 马融 《长笛赋》:“震鬱怫以凭怒兮,耾碭骇以奋肆。”
《漢語大詞典》:干愁(乾愁)
没来由的愁闷。 唐 韩愈 《感春》之四:“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五篇。一说,空发愁而无济于事。见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乾愁乾忙
《漢語大詞典》:忧邑(憂邑)
亦作“ 忧悒 ”。 愁闷抑郁。世说新语·赏誉下“ 庾公 为护军,属 桓廷尉 觅一佳吏” 刘孝标 注引《徐江州本事》:“﹝ 桓彝 ﹞至 广陵 寻亲旧,遇风停浦中累日,在船忧邑,上岸消摇。”晋书·徐宁传载此事,字作“忧悒”。宋书·张畅传:“ 魏 主言太尉、镇军并皆年少;久阔南信,殊当忧邑。”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一:“他们的皱脸上罩满了焦灼和忧悒。”
分類:愁闷抑郁
《国语辞典》:满腹心事(满腹心事)  拼音:mǎn fù xīn shì
形容心中充满愁闷、烦忧。如:「他一脸忧愁,看似满腹心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