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使
原为《圣经》中天使(Angel安琪儿)的意译。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皇上帝当初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已设有其神使千千万万,在天上任其派遣。” 太平天囯 后期用作官名,地位在神将之下,诏书中常见。《太平天囯文书汇编·天王诏书·眼见天日主乾坤诏》:“朕天佑子侄……天将、赏率、统管、尽管、神策朝将、护京神将、神使、六部、主、佐将暨普天大下同世一家所有众臣民知之!”
《漢語大詞典》:转轮王(轉輪王)
梵语的意译。 印度 古代神话中的国王,此王即位时,自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威伏四方。佛教也采用其说,说世界到一定时期,有金、银、铜、铁四轮王先后出现,金轮王统治四大部洲,银轮王统治三洲,铜轮王统治二洲,铁轮王统治一洲。他们各御宝轮,转游治境,故名。亦泛指有威德的国王。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打破鬼例:“﹝ 李 曰:﹞‘若人生天地间,阴阳鼓荡,自灭自生,自食其力。造化那有工夫管此閒帐耶?’鬼曰:‘闻 转轮王 实管此帐。’”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至竟非天魔眷属,麤衣膜拜 转轮王 。”
《漢語大詞典》:觉树(覺樹)
菩提树。梵语“菩提”(Bodhi)的意译为觉。 前蜀 贯休 《问岳禅师疾》诗:“觉树垂实,魔辈刺疾,病也不问,终不皴膝。”参阅《翻译名义集·林木》“菩提树”条。
《漢語大詞典》:善男子
梵语kulaputra意译。多指信奉佛法的男子。《天子所问经》:“彼佛答言,善男子,有佛世界,名曰娑婆。”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杀善男子,诈现慈德。” 鲁迅 《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法会不大的时候,和尚们便自己来飞钹、唱歌,给善男子、善女人们满足。”
《国语辞典》:红中(红中)  拼音:hóng zhōng
1.一种迷幻药。为英语Secobarbital的意译。巴比妥盐的一类,本为医疗上的镇静剂,被滥用为迷幻药。服食后将产生昏沉、懒散、幻想等行为。对身体、心理的伤害极大。
2.麻将牌中的一张牌。因牌面写著红色的中字,故称为「红中」。
《漢語大詞典》:忍土
佛教语。娑婆世界。娑婆,梵语,意译为“忍”。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何因缘故名曰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是故彼界名曰忍土。” 南朝 梁 沈约 《光宅寺刹下铭》:“方当销巨石於贤劫,拯未来於忍土。” 清 许缵曾 《游峨眉山歌》:“金轮忍土, 震旦 推第一。赤髭白足,灵机妙道真难名。”
《漢語大詞典》:方坟(方墳)
(1).方形的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潩水:“山上有 郑 祭仲 冢,冢西有 子产 墓,累石为方坟。”
(2).梵语stūpa的意译。指舍利塔。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合窟为窆,方坟以堙。” 吴兆宜 注:“法苑珠林云:‘所云墖者,或云墖婆。’此云方坟。”
《漢語大詞典》:微观(微觀)
(1).谓以言挑之,窥其意愿。后汉书·李通传:“ 通 因具言讖文事, 光武 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 守 在 长安 , 光武 乃微观 通 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上命 皋 先作边将书以諭之,微观其趣。”
(2).希腊语构词成分micro的意译,即“小”的意思,与“宏观”相对。如:微观经济学,微观世界。
《漢語大詞典》:肉髻
梵语嗢瑟尼沙的意译。 释迦牟尼 头顶有肉团隆起如髻,故称。为佛三十二相中的顶髻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上作如来经行之像,像形杰异,威严肃然,肉髻之上特出髾髮,灵相无隐,神鉴有徵。”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àn
1.泛指国际间除武力冲突外的其他一切紧张、对峙的状态。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的崩溃、西方殖民地秩序的瓦解及共产势力的扩张,乃形成美国领导的民主阵营与苏俄领导的共产集团非战非和的微妙关系。双方在意识型态、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均有冲突,只是没发动全面性的战争,称为「冷战」。
2.比喻人与人间,除肢体、语言的冲突外,任何紧张、对峙的状态。如:「他夫妻俩已冷战了个把月,至今仍无丝毫转圜的馀地。」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an
1.指国际间运用政治、经济、心理手段,取代武器的战争。为英语coldwar的意译。今也指人际间以冷默态度取代激烈争论的方式。如:「夫妻间一有争议就吵架或冷战,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2.因寒冷、惊吓或紧张而发抖。如:「寒风袭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酒意全消了。」《歧路灯》第四五回:「这『拐带人命』四字,把王中吓了一个冷战。欲待上前去问,却又苦于无因。只得倾耳细听。」《侠义传》第八二回:「包公冷笑道:『……你可晓得本阁的规矩么?』艾虎听了,暗暗打个冷战,道:『小人不知甚么规矩。』」也作「寒噤」。
《国语辞典》:白领(白领)  拼音:bái lǐng
不以劳力工作的雇员。为英语white-collar的意译。因其多著白色或浅色衣服工作,故称为「白领」。
《漢語大詞典》:布库(布庫)
满语音译词,意译为“撩脚”,一种徒手相扑的游戏,犹今之摔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一曰布库,相扑为戏也。徒手搏击,分曹角力,伺隙蹈瑕,不专恃匹夫之勇。” 清 赵翼 《相扑》诗:“黄幄高张传布库,数十白衣白於鷺。”原注:“以手相扑,名曰布库,即古角觝之戏。”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五鼇拜:“或问何为布库之戏?余谓布库是国语,译语则谓之撩脚,选十餘岁健童,徒手相搏而专赌脚力胜败,以仆地为定。”
《漢語大詞典》:骨身
佛教语。即舍利。梵文的意译。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舍利:新云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即所遗骨分,通名舍利。”
《漢語大詞典》:藏识(藏識)
佛教语。法相宗“八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意译。谓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之识。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十:“能含藏执持诸善恶种子,故名藏识。” 章炳麟 《无神论》:“若无人格,则不异於佛家所谓藏识。”参见“ 八识 ”。
《國語辭典》:八识(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漢語大詞典》:一切智
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梵语sarvajna的意译。(1)就广义言,指无所不知的佛智,与“一切种智”同。四十二章经:“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法华经·化城喻品》:“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大智度论卷二七:“问曰:一切众生皆求智慧,云何独佛一人得一切智?答曰:佛於一切众生中第一故,独得一切智。”(2)三智之一,相对于“一切种智”而言。一切智指对总相(即现象的共性,亦称空性、真如)的认识,是声闻、缘觉修行所得的智。大智度论卷二七:“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知一切如名一切智。”如,指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