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痿痹  拼音:wěi bì
肢体萎缩麻痹不能动作的病。
《國語辭典》:苏苏(蘇蘇)  拼音:sū sū
畏惧不安的样子。《易经。震卦。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國語辭典》:警觉(警覺)  拼音:jǐng jué
1.敏捷觉悟。宋。真德秀 跋杨和父印施普门品:「一念清静,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船到彼岸。」也作「警悟」。
2.对于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如:「提高警觉」。
《國語辭典》:醉意  拼音:zuì yì
醉酒的感觉或意态。《红楼梦》第七五回:「傻舅输家没心绪,吃了两碗,便有些醉意。」《文明小史》第五○回:「法国副领事吃了一瓶香槟酒,有些醉意,便和劳航芥攀谈起来。」
《國語辭典》:睡意  拼音:shuì yì
倦极想睡的意态。如:「夜深了,睡意渐浓。」
《漢語大詞典》:暖色(煖色)
(1).温暖的色调感。 唐 温庭筠 《遐水谣》:“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
(2).给人以温暖感觉的颜色。如红色、橙色、黄色。
(3).温和的面色。《新民晚报》1987.5.15:“我发现他阴沉的脸上蓦然腾起不少暖色。”
《國語辭典》:满天星(滿天星)  拼音:mǎn tiān xīng
1.夜晚天晴时,整个天空充满星星。
2.形容眼冒金星、头脑昏眩的感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望严公脸上,只一拳,打个满天星,昏晕倒了。」
3.一种用许多锡球装饰而成的喜轿轿顶。
4.一种炮仗。《红楼梦》第五六回:「又有许多的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碎小爆竹。」
5.植物名:(1)杜鹃科吊钟花属,落叶灌木。叶椭圆形而尖,春季生新叶,其叶间即出长梗而开花。花小,如壶状,白色。一般供观赏用。也称为「喷雪」。(2)苋科满天星属,一年生草本。叶对生,平滑,线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粗锯齿缘。春夏开花;白色,为球状花序,果为瘦果。一般供观赏用。(3)石竹科,宿根草本。枝条纤细,分枝多。叶对生,呈线状披针形。花小,雪白色,顶生枝梢,数以千计,均匀散布,是插花的上等花材。
《國語辭典》:内疚(內疚)  拼音:nèi jiù
内心自觉惭愧不安。如:「由于个人的疏忽,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让他感到很内疚。」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惩难思复,心焉内疚。」晋。陶渊明〈荣木〉诗:「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國語辭典》:发热(發熱)  拼音:fā rè
1.一种生理病理反应。是指身体控制体温的神经中枢为因应身体所需将体温设定至高于正常范围。最常引起发烧的原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黴菌等。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和药物等也是可能的原因。也称为「发烧」、「发热反应」。
2.放出热量。如:「灯泡点久了会发热。」
3.比喻冲动、不冷静。如:「你脑袋发热?连这种事都答应!」
4.迷恋于某事。如:「他正对电视游乐器发热呢!」
《漢語大詞典》:胶黏(膠黏)
亦作“ 胶粘 ”。
(1).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宋 陆游 《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 ,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 清 唐孙华 《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
(2).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説出来自是胶粘。”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胶粘”。
《漢語大詞典》:觉乎
感觉;觉得。例如:这针扎下去不觉乎怎么样。
分類:感觉觉得
《國語辭典》:气喘(氣喘)  拼音:qì chuǎn
1.呼吸急促。《三国演义》第九九回:「时值六月天气,十分炎热,人马汗如泼水。走到五十里外,魏兵尽皆气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三人都不带得雨具,只得慌忙向前奔走,走得一个气喘。」
2.由于支气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的反复发作。如肺炎、心脏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多有这种症状。也称为「哮喘」。
《国语辞典》:假力  拼音:jiǎ lì
当观察者作加速度运动时,感觉本身受到一个不明施力者的力。如圆周运动中的离心力。
《國語辭典》:痛感  拼音:tòng gǎn
深刻的感觉到。如:「这种人让人痛感厌恶!」
《漢語大詞典》:体内
位于或来源于生物体内部的
属于或关于身体内部的
体内感觉到的。例如:从滑行铁道上急骤下降时体内的那种感觉;强烈的体内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