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以点带面(以點帶面)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竺可桢 《一年来的综合考察》:“它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地区的考察中,抓着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心,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人民日报》1965.2.23:“领导者必须坚持点面结合,善于以点带面,不要以偏概全。”
《國語辭典》:一蹴而就  拼音:yī cù ér jiù
踏一步就可以完成。形容事情很快就能完成。如:「人才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培育和训练。」也作「一蹴而得」。
《國語辭典》:细水长流(細水長流)  拼音:xì shuǐ cháng liú
1.比喻力量微小但持之以恒。如:「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相信细水长流,终究会有所成就的。」
2.节约使用财物,才能长久不缺。如:「我们的财力并不雄厚,必须力行节约,才能细水长流,不虞匮乏。」
《國語辭典》: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拼音: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行程一百里,走过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难,勉励人应再接再厉,以期善始善终。《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北史。卷四○。韩麒麟等传。论曰》:「逮于直绳在手,厉气明目,持坚无术,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谓也。」
《國語辭典》:行成于思(行成於思)  拼音:xíng chéng yú sī
行事顺利有成是由于深思熟虑的缘故。唐。韩愈 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漢語大詞典》:邂逅不偶
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荆軻 入 秦 之计,本欲劫 秦王 生致于 燕 ,邂逅不偶,为 秦 所擒。”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夫亲遇明主,千説悟意,九筵之室可陛而登,屡省之歌可颺而賡也,尚邂逅不偶;况一夫之取捨,何足动心乎。”
《国语辞典》:末路之难(末路之难)  拼音:mò lù zhī nán
语出《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末路,最后一段路程。末路之难指事情越接近成功的阶段越困难。《宋史。卷四四五。文苑传七。张即之传》:「既耄,犹虞末路之难,命所居曰:『难斋』。」
《国语辞典》:磨铁成针(磨铁成针)  拼音:mó tiě chéng zhēn
比喻只要有恒心,任何困难的事都可以成功。参见「铁杵磨成针」条。
《国语辞典》:镂尘吹影(镂尘吹影)  拼音:lòu chén chuī yǐng
比喻不可能成功、徒劳无功。语本《关尹子。一字》:「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
《国语辞典》:满有把握(满有把握)  拼音:mǎn yǒu bǎ wò
对事具有绝对成功的信心。如:「对这次考试,我满有把握的。」
《国语辞典》:胜券在握(胜券在握)  拼音:shèng quàn zài wò
比喻很有把握,相信自己已经可以成功。如:「赛跑将达终点,他遥遥领先,已是胜券在握。」
《国语辞典》:事以密成  拼音:shì yǐ mì chéng
事情的成功须仰赖于行事的慎密。《韩非子。说难》:「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国语辞典》:神仙思想  拼音:shén xiān sī xiǎng
认为只要苦心修鍊成功后,即可成为不老不死,拥有超能力的神仙的思想。此思想主要源于古代神仙家,后来为道教所承续。
《国语辞典》:旗开马到(旗开马到)  拼音:qí kāi mǎ dào
一开战即取得胜利。比喻迅速取得成功。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孤本元明杂剧。魏徵改诏。第三折》:「听的将孟海公擒拿靖边疆,今日个旗开马到雄威壮。」
《国语辞典》:迄未成功  拼音:qì wèi chéng gōng
直到最后仍未获得成功。《后汉书。卷七○。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