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情之所钟
 
情所钟
 
情钟我辈
 
情钟甚
 
我辈钟情
 
钟情吾辈
 
钟情我辈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38~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程炎震云:「《晋书·王衍传》取此,云衍尝丧幼子。盖以万年十九卒,不得云孩抱中物也。」余嘉锡案:「今《晋书·王衍传》作『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即注所载一说也。吴士鉴注曰:『王戎丧子,年已十九,不得云孩抱中物。世说误衍作戎,合为一事。注引王绥事以实之,亦误也。』」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236~
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典故
人言我不如公

相关人物
王述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方正〉~324~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晋书》卷七十五〈王湛列传·(承子)王述〉~963~
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于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述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
典故 
我策三十六
 

《南齐书》卷二十六〈王敬则列传〉~487~
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敬则之来,声势甚盛,裁少日而败,时年七十馀。
典故
山头白鹤候我
 
玉笙断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24~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典故
舍我其谁


《孟子注疏》卷四下〈公孙丑章句下〉~85~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典故
相关人物
冉仲弓
 
冉伯牛
 
冉子有
 
子路(仲由)
 
孔子
 
宰子我
 
端木子贡
 
言子游
 
闵子骞
 
颜回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99~
初,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瓘奏称:「先圣孔宣父庙,先师颜子配座,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虽复列像庙堂,不预享祀。谨检祠令:何休、范宁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望请春秋释奠,列享在二十二贤之上。七十子,请准旧都监堂图形于壁,兼为立赞,庶敦劝儒风,光崇圣烈。曾参等道业可崇,独受经于夫子,望准二十二贤预飨。」敕改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预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上。以颜子亚圣,上亲为之赞,以书于石。闵损已下,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且门人三千,见称十哲,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玄圣之风规,发人伦之耳目,并宜褒赠,以宠贤明。颜子渊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可赠兖公。闵子骞可赠费侯,冉伯牛可赠郓侯,冉仲弓可赠薛侯,冉子有可赠徐侯,仲子路可赠卫侯,宰子我可赠齐侯,端木子贡可赠黎侯,言子游可赠吴侯,卜子夏可赠魏侯。又夫子格言,参也称鲁,虽居七十之数,不载四科之目。顷虽异于十哲,终或殊于等伦,允稽先旨,俾循旧位。庶乎礼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胶庠之雅范。
典故
送我布帆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87~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帆,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典故
孙刘辈使我不为公

相关人物
刘放
 
辛毗
 
孙资


《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辛毗传〉~698~
明帝即位,进封颍乡侯,邑三百户。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于主,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尘;不然必有谤言。」毗正色曰:「主上虽未称聪明,不为闇劣。吾之立身,自有本未。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有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者邪?」冗从仆射毕轨表言:「尚书仆射王思精勤旧吏,忠亮计略不如辛毗,毗宜代思。」帝以访放、资,放、资对曰:「陛下用思者,诚欲取其效力,不贵虚名也。毗实亮宜,然性刚而专,圣虑所当深察也。」遂不用。出为卫尉。
典故
忘怀无物我


《昭明文选》卷三十一〈诗庚·杂拟下·杂体诗三十首·休上人别怨〉~480~
太素既已分。吹万著形兆。寂动苟有源。因谓殇子夭。道丧涉千载。津梁谁能了。思乘扶摇翰。卓然淩风矫。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常少。囧囧秋月明。凭轩咏尧老。浪?无蚩妍。然后君子道。领略归一致。南山有绮皓。交臂久变化。传火乃薪草。亹亹玄思清。胸中去机巧。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典故
为我楚舞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典故
我见青山多妩媚
 
魏徵妩媚

相关人物
魏徵


《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列传〉~3870~
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徵、王圭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
《冷斋夜话》卷一〈的对〉
东坡曰:世间之物,未有无对者,皆自然生成之象,虽文字之语亦然,但学者不思耳。如因事当时为之语曰:「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则其前有:「雍齿且侯,吾属何患。」太宗曰:「我见魏徵常妩媚。」,则德宗乃曰:「人言卢杞是奸邪。」
典故
我白君元,各自为长庆

相关人物
元稹
 
白居易


《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三〈元稹七·白氏长庆集序〉~6644~
《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原注:具乐天与予书)。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摈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由是〈性习相近远〉、〈求元珠〉、〈斩白蛇剑〉等赋,洎百节判,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矣。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入翰林掌制诰,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喜雨诗〉、〈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前后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閒适〉等篇,时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闲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一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诏还,予时刺郡会稽,因得尽徵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国家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閒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词、策、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至于乐天之官秩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序。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元稹列传〉~4336~
五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疾,一日而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有子曰道护,时年三岁。稹仲兄司农少卿积,营护丧事。所著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杂文一百卷,号曰《元氏长庆集》。又著古今刑政书三百卷,号类集,并行于代。
典故
我辈情钟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38~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典故
我本渔樵孟诸野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三〈封丘作【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祗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拜迎官长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归来向家问妻子【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为衔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典故
我辰安在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三〈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420~
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谷,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君子信谗,如或?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汉·郑玄笺:「此言我生所值之辰安所在乎?谓六物之吉凶。」唐·孔颖达疏:「天之生我,我所遇值之时安所在乎?岂皆值凶时而生,使我独遭此也。」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策
犹言三十六计。 元 方回 《记游自次前韵》:“尔来何止师左次,三十六策走上策。” 林旭 《叔峤印伯居伏魔寺数往访之》诗:“言战言守言迁都,三十六策地则无。”参见“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漢語大詞典》:檀公策
宋书·檀道济传载: 檀道济 足智多谋,随 高祖 北伐,为前锋,屡建战功,后因称征战计策为“檀公策”。 宋 陈与义 《发商水道中》诗:“草草 檀公 策,茫茫 杜老 诗。” 宋 陆游 《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诗:“酒酣忽作 檀公 策,间道絶出 东关城 。” 元 张翥 《闻归集贤远引奉简一章》诗:“将军每叹 檀公 策,朝士徒悲 穆氏 歌。”
《國語辭典》:十哲  拼音:shí zhé
十位圣贤: (1)孔门十哲。包括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庙十哲。包括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见《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