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戒律  拼音:jiè lǜ
宗教徒所守的法规。唐。杨烱〈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钟。爰持戒律,思答慈容。」也称为「戒条」。
《國語辭典》:清规戒律(清規戒律)  拼音:qīng guī jiè lǜ
本指僧尼或道士应遵循的法规。后泛指规范制度。如:「这些清规戒律已经不合时宜,早就该修正了。」《济公传》第一回:「禀方丈知道,咱们庙中济颠不守清规,偷盗庙中物件,按清规戒律之例治罪。」
《漢語大詞典》:戒约(戒約)
(1).如戒约束。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诸骨肉各安吉,相次专差人去存问也,互相戒约,勿烦州县。”
(2).戒律。 明 李贽 《豫约·早晚礼仪》:“寧可无人守塔,不可容一不守戒约之僧。”
分類:戒律约束
《漢語大詞典》:科禁
戒律;禁令。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真形宝文,灵宫所贵,此子守求不已,誓以必得,故亏科禁,特以与之。”《后汉书·杜林传》:“宜增科禁,以防其源。” 唐 白居易 《除袁滋襄阳节度制》:“略其科禁,缓其征徭。”
分類:戒律禁令
《漢語大詞典》:律格
(1).指戒律。 五代 齐己 《寄蜀国广济大师》诗:“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禪心尽入空无跡,诗句閒搜寂有声。”
(2).格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律格:“则律格之始,原於 约信 ,而成於 沉 宋 也。”
分類:格律戒律
《漢語大詞典》:清戒
指禁食酒荤的戒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陶 入屋,出酒饌,设席畦侧,曰:‘僕贫不能守清戒,连朝幸得微貲,颇足供醉。’”
分類:戒律
《國語辭典》:法律  拼音:fǎ lǜ
泛指适用于所有人的规范。《尔雅。释诂》:「法,常也」,指规范整齐及治罪处罚之作用;《說文解字。彳部》:「律,均布也」,有一体适用之意义。现指国家机关依一定的程序制定,使人民遵循的规范。《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民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今泛指法令与法规。
《國語辭典》:戒行  拼音:jiè xíng
佛教用语。指随顺戒体,在身、语、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中》:「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心源久寂,戒行弥高。」
《國語辭典》:律师(律師)  拼音:lǜ shī
1.精通戒律的法师。《大般涅槃经》卷三:「善学戒律,不近破戒,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
2.唐代对道士的一种尊称。按修行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3.受当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辩护或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
《國語辭典》:行业(行業)  拼音:xíng yè
修行、道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奸慝也。」
《國語辭典》:戒行  拼音:jiè xíng
佛教用语。指随顺戒体,在身、语、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中》:「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心源久寂,戒行弥高。」
《國語辭典》:破戒  拼音:pò jiè
1.一种习惯戒除后,又重新回复那习惯。如:「你不是戒了烟,怎么今天就破戒?」
2.佛教徒的行为,违反其所受戒律,称为「破戒」。
《漢語大詞典》:大戒
(1).大法则。庄子·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於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成玄英 疏:“戒,法也。”
(2).重要的鉴戒。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 秦 以酷急亡, 王莽 亦以苛法自灭,臣以为大戒。”
(3).佛教语。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称。 中国 汉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國語辭典》:持戒  拼音:chí jiè
严守戒律。《梁书。卷五○。文学传下。任孝恭传》:「孝恭少从萧寺云法师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笃。」
《國語辭典》:持斋(持齋)  拼音:chí zhāi
1.持守戒律不吃荤腥之食。《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杳传》:「自居母忧,便长断腥膻,持斋蔬食。」
2.佛教称过午不食。唐。白居易〈斋戒满夜戏招梦得〉诗:「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襌。」
《漢語大詞典》:真僧
戒律精严的和尚。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慎勿以荤羶噉我,及七岁,放我出家为真僧以毕前经。” 元 无名氏 《度柳翠》楔子:“谁是真僧?谁是滥僧?”
分類: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