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持笔(持筆)  拼音:chí bǐ
执笔为文。《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一。滦阳续录》:「俄见真人若持笔判断者,度必邪魅事。」
《國語辭典》:揽笔(攬筆)  拼音:lǎn bǐ
执笔。《南史。卷八。梁本纪。简文帝》:「帝幼而聪睿,六岁便能属文,武帝弗之信,于前面试,帝揽笔立成文。」宋。陆游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诗三首之三:「欲疏万言投魏阙,灯前揽笔涕先倾。」
分類:执笔文章
《漢語大詞典》:操翰
执笔为文。新唐书·吕温传:“ 温 操翰精富,一时流辈推尚。” 明 张居正 《〈锦冰集〉叙》:“夫士操翰掞藻欲有施於世者,何可胜道。”
分類:执笔为文
《漢語大詞典》:枯毫
(1).干枯的毛笔。意谓久未执笔。 清 周亮工 《长年乞书》诗:“溽暑枯毫冰样冷,不妨载入白云乡。”
(2).比喻才思贫乏。自谦之词。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枯毫不合赞群葩,愁负 江 南第一花。”
《漢語大詞典》:运指(運指)
谓执笔写字时运动手指。宣和书谱·索靖:“而其自许亦甚高,甞谓……可以命 杜度 运指, 张芝 回腕。”
《国语辞典》:回腕(回腕)  拼音:huí wàn
执笔方法。悬时,伸臂曲回在前,掌心向内,五指回抱笔杆,腕竖锋正,行笔多向内回转。
《漢語大詞典》:摛笔(摛筆)
谓执笔为文,铺陈翰藻。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朅来 湘 浦,岁晚凄然,步绕园梅,摛笔以赋。”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诗:“俯仰一古今,摛笔朱霞散。”
《漢語大詞典》:管毫
指笔。亦指执笔之人。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生叨奉管毫,辱下客,愧古国士之流。” 明 徐渭 《赠沉母序》:“人固不可以无实,至於实之名否,则其权不在管毫,而在组綬也的然矣!”
分類:执笔
《漢語大詞典》:弄笔头(弄筆頭)
(1).谓执笔写东西。 茅盾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你是场面上人,犯不着跟弄笔头的人斗嘴呀!”
(2).舞文弄墨。《黑籍冤魂》第二二回:“有几个老於世故和那替 乔仰高 日常要好的人,都一笑置之,怪他不应弄笔头,訾人短处。”
《漢語大詞典》:研弄
磨墨执笔。指从事写作。 明 徐榜 《济南纪政·不事苛刻》:“夫科贡之士,白首穷经,其研弄之辛勤,犹之吾也。”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诗:“繄余抱黯陋,研弄鲜精业,横陈抚遗经,詰屈口先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途次遇名胜,輒研弄丹墨。自 江 右至 岭 南,一壑一邱,咸为写照。”
《国语辞典》:提腕  拼音:tí wàn
书法的执笔方式。肘关节贴住桌面,而腕部悬空提起书写。
《国语辞典》:正手板  拼音:zhèng shǒu bǎn
桌球运动中,以执笔式的方式握拍,大多为东方国家所采用。
《國語辭典》:抵押  拼音:dǐ yā
以财物、不动产等质押给债权人,以做为偿还债务的保證。如:「为了向银行贷款,这栋房子只好抵押出去了。」《清史稿。卷一五四。邦交志二》:「如中国国家有款拨给,或中国绅富集资愿购,借款总数便应照减,拨还淞沪铁路工价后,即将已成车路暨备造沪宁全路作为借款抵押。」
《漢語大詞典》:铁笔无私(鐵筆無私)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十回:“铁笔无私,你这蜘蛛鬚儿扎的笔,牙齿缝里都是私(丝)。”
《国语辞典》:双钩执笔法(双钩执笔法)  拼音:shuāng gōu zhí bǐ fǎ
一种常用的书法执笔方法。简称为「双钩」。以食指和中指勾挽笔杆,而与拇指相对著握笔的方法。也称为「鹅头执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