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断头台(斷頭臺)  拼音:duàn tóu tái
一种欧洲旧时的刑具。临时架木为台,在台上用铡刀切下死囚的头颅。如法国大革命时,法王路易十六即死于此种残酷的刑具。现多用以比喻执行死刑的场所。如:「这几名死囚即将被送上断头台。」
《国语辞典》:事务官(事务官)  拼音:shì wù guān
依法执行政策及推行政务的公务人员。其任用资格有一定之规定与限制,一经任用则非具有法定原因或依法定程序不得加以免职。
《漢語大詞典》:执禁(執禁)
执行禁令。礼记·王制:“凡执禁以齐众,不赦过。”
分類:执行禁令
《國語辭典》:长机(長機)  拼音:zhǎng jī
编队飞行中,担任率领、指挥任务的飞机。也称为「主机」。
《漢語大詞典》:科行
执行刑罚。南史·萧琛传:“时 齐明帝 用法严峻,尚书郎坐杖罚者皆即科行。”
《國語辭典》:班子  拼音:bān zi
1.戏班子,即今之剧团。《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刮刮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
2.妓院的俗称。《续孽海花》第三一回:「老实说,俚笃班子里,有点面子格,倪才认得公堂浪,巡捕房里,上下中三等,倪才兜得转格。」
3.泛指为达到同一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如:「强盗班子」。
《國語辭典》:裁判  拼音:cái pàn
1.依竞赛规则,对竞赛成绩或竞赛中所发生的问题作公平的处置或评判。
2.依竞赛规则处置竞赛中所发生的问题及评断胜负的人。也称为「裁判员」。
3.法律上指审判机关对负责之案件,依相关诉讼法的正当法律程序,而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对当事人或诉讼关系人之主张做出决定,可分为判决及裁定。
《漢語大詞典》:行警
(1).执行警跸。 南朝 梁武帝 《登北顾楼诗》:“歇驾止行警,廻舆暂游识。”
(2).即巡警。 巴金 《还魂草》一:“那个穿制服带手枪的行警还在门外查看防空证。”
《漢語大詞典》:杂品(雜品)
(1).古代“清望”或“清资”、“清要”官以外的品官。新唐书·柳登传:“时郊庙告祭,吏部以杂品摄上公。”
(2).指执行各项勤务的人。宋史·职官志六:“拱侍殿中,备洒扫之职,役使杂品者,隶内侍省。”
(3).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一小类。《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二七·杂家序》:“辨证者谓之杂考,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説,旁究物理、臚陈纤琐者,谓之杂品。”
《國語辭典》:勾决(勾決)  拼音:gōu jué
旧制,在监狱候审的犯人到了秋天时,被开列名单以请旨,经朱笔在单内勾出者,即照原判的刑处决,称为「勾决」。
《國語辭典》:刽子手(劊子手)  拼音:kuài zi shǒu
1.以执行死刑为业的人。《通俗常言疏證。狱讼。刽子手》引《通训》:「今大辟刑人者,苏俗谓之刽子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如说有水有蚁,挖开了不是,即于挖的时候,带一个刽子手,一刀把这奴才的狗头斫下来。」
2.泛指杀人或破坏环境的凶手。如:「古时横徵暴敛的贪官污吏,简直就像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许多外来物种适应力极强,往往是破坏生态的刽子手。」
《國語辭典》:器官  拼音:qì guān
生物内由多种组织组合而成,具特定功能、形态的功能单位。如胃、肠是消化器官,输尿管、膀胱是泌尿器官。
《漢語大詞典》:停刑
停止执行刑罚。晋书·刘聪传:“ 聪 怒甚。 刘氏 时在后堂,闻之,密遣中常侍私敕左右停刑,於是手疏切諫, 聪 乃解。”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春夏行刑:“古者春夏不行刑,曰恶与天之生长相拂也,然或罪状已白,停刑以待秋冬。”《清文献通考·刑考十六·赦宥》:“凡省刑停刑诸条,有关於矜恤庶狱者,得敬谨特书,以昭旷典云。”
《國語辭典》:执导(執導)  拼音:zhí dǎo
担任导演的工作。如:「这部由国人执导的电影,在国际影坛上大放异彩,已经连续夺得好几项大奖。」
《国语辞典》:护佐(护佐)  拼音:hù zuǒ
完成短期护理训练,协助护士执行部分简单护理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