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书经(書經)  拼音:shū jīng
书名。相传由孔子所授,记三代以上的典谟训诰。原本百篇,亡于秦火,其后有今文、古文二种。今文尚书系汉初伏生口授于晁错,凡二十九篇;古文尚书系汉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在壁中所得的竹简尚书,科斗文,共四十六卷。汉孔安国曾献古文尚书于武帝,而未得立于学官,后遂亡失;至东晋时,梅赜所献之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宋以来即疑其伪,然自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即用梅本,至今仍为一般所诵习。也称为「尚书」。
《國語辭典》:写书(寫書)  拼音:xiě shū
1.抄写书籍。《汉书。卷三○。艺文志》:「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孝子传》:「写书不饮酒,恒日笔头乾。」
2.写信。《三国演义》第六回:「绍大怒,遂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
《國語辭典》:书手(書手)  拼音:shū shǒu
专司抄写的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八。书手》:「世称乡胥为书手,处处皆然。报应记,宋衎,江淮人,应明经举。元和初,至河阴县,因疾病废业,为盐铁院书手。盖唐时已有此名。」《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外郎、书手、皂快、门子及禁子、夜夫,曾在县里走动的,无不查到。」
《漢語大詞典》:小胥
(1).古代官名。乐官之属。周礼·春官·小胥:“小胥掌学士之徵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正乐县之位。”礼记·王制:“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於大乐正,大乐正以告於王。” 郑玄 注:“大胥、小胥皆乐官属也。”
(2).旧时官府中的低级官员。宋史·姚祐传:“县有小胥造冢逼其先墓者, 祐 疑为厌己,请解官持服。”
(3).犹钞胥。旧时专任誊写的小吏,或称被雇用的抄写者。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清 郭振基 《〈楝亭别集〉序》:“ 楝亭 删诗者,公手自刊落不欲付梓,命小胥钞録藏诸篋衍者也。”
《國語辭典》:掌记(掌記)  拼音:zhǎng jì
1.负责记载或管理笺奏。唐。贾岛〈送张校书季霞〉诗:「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
2.元时戏剧的手抄曲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子身。第五出》:「不妨,你带得掌记来,敷演一番。」
3.职官名。唐代尚宫局中设有掌记二人,正八品。负责宫内入出,录为抄目。
《國語辭典》:誊写(謄寫)  拼音:téng xiě
誊清抄写。《红楼梦》第三七回:「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下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那知这位王太史的时务,是要本子誊写下来的。」
《國語辭典》:传抄(傳抄)  拼音:chuán chāo
辗转抄写。宋。陆游 晚眺诗:「个中诗思来无尽,十手传抄畏不供。」
《漢語大詞典》:钞录(鈔録)
抄写誊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唐 宋 浮沉之业,遗裔之所世藏,往往钞録传摹。”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近涂改数字,删易数语……谨钞録奉寄。”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通信正在钞录,尚不到三分之一。”
分類:抄写誊录
《漢語大詞典》:写官(寫官)
古时负责抄写书籍的官吏。汉书·艺文志:“﹝ 孝武 ﹞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 周 以降,书体六七变,写官主之,写官误,吾则勇改; 孟蜀 之降,槧工主之,槧工误,吾则勇改。”
《國語辭典》:翻录(翻錄)  拼音:fān lù
拷贝、复制。如:「翻录录音带。」
《國語辭典》:钞本(鈔本)  拼音:chāo běn
用手抄写的书籍。如:「手钞本」。也称为「写本」、「抄本」。
《國語辭典》:过录(過錄)  拼音:guò lù
把一个本子上的文字抄写到另一个本子上。如:「你把这些资料过录一份,待会儿我来拿。」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下。西南游日记十四》:「余前已访幻空返,忆阁间有陈郡侯诗未录,因再过录之。」
《漢語大詞典》:误文(誤文)
校勘用语。因抄写、排版等疏忽而造成的文字错误。 清 顾炎武 《〈仪礼郑注句读〉序》:“而此经误文最多,或至脱一简一句。”
《國語辭典》:抄胥  拼音:chāo xū
古代在公署中担任抄写工作的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聊付抄胥存之。」也作「钞胥」。
分類:抄写胥吏
《漢語大詞典》:帖写(帖寫)
清 时衙门中抄写小吏。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部胥:“今六部书吏, 汉 之都令史也……书令史者,即今之帖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