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登陆热(登陆热)  拼音:dēng lù rè
指民国七、八十年间台湾商人到大陆投资的热潮。如:「在一片登陆热中,投资者多能仔细评估投资风险。」
《国语辞典》:片商  拼音:piàn shāng
投资拍摄或买卖影片的厂商。如:「由于电影不景气,许多片商只好暂停出资拍片。」
《国语辞典》:补偿财政(补偿财政)  拼音:bǔ cháng cái zhèng
利用公共支出与投资,以补充私人投资之不足的财政预算。
《国语辞典》:證管会(證管会)  拼音:zhèng guǎn huì
證券管理委员会的简称。设立目的在督导證券及其他投资有关法案之执行,以确保投资人的权益。
《国语辞典》:转投资(转投资)  拼音:zhuǎn tóu zī
改变投资的方向。如:「他将投资纺织工业的钱转投资在资讯工业上。」
分类:投资方向
《国语辞典》:短期投资(短期投资)  拼音:duǎn qí tóu zī
持有股票或债券,在一年内做投资性的交易。或是企业利用剩馀资金,购入公债、股票、公司债等有价證券,谋求增加利益收入的资金运用等均称为「短期投资」。
《国语辞典》:投资额(投资额)  拼音:tóu zī é
投资的金额。如:「公司为了扩展业务,董事会决议提高下一年度的投资额。」
分类:投资金额
《漢語大詞典》:公众投资基金
由社会上众多投资者出资,交由基金管理部门统一经营的投资方式。这种基金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由专家进行投资决策,经过组合投资于债券、股票、房地产等,盈利按出资比例分配。因比较安全可靠,风险较小,适合于广大员工的小额投资。
《漢語大詞典》:港澳台投资经济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依照中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举办企业而形成的经济类型。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三种形式。
《漢語大詞典》:个人股
公民个人以自己的合法财产投资于股份制企业的股份。在中国,有两种:一种是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认购本企业的股份,称为“职工股”;另一种是股份制企业向社会公众招募的个人股,这种个人股又称为“私人股”。
《漢語大詞典》: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间接投资”的对称。指在国外投入资金或技术,设立工厂,建立原料基地或销售渠道,以获取收益的活动。目前主要以跨国公司到国外独资经营或与东道国合资经营企业的方式进行。
《漢語大詞典》:对外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称。指投资者通过金融渠道向另一国投入资金,以获取利益的活动。投资者不参与对拥有股份或债权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无控制权。具体方式如:(1)购买外国企业的股票;(2)购买一国政府或企业的债券。
《漢語大詞典》:法人财产权
企业以法人资格独立自主地使用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财产进行经营的权利。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企业在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的同时,就既享有民事权利,也承担了民事责任;除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外,应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漢語大詞典》:法人股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用自身拥有的资产投资于其他股份制企业的股份。中国的法人股多数是公有股。法人相互持股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漢語大詞典》:股份制
以投资入股或认购股票的方式联合起来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按股权多少进行收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