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投身  拼音:tóu shēn
1.献身出力。《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奈何听命于一纸之制书,自投身于虎狼之口乎?」《儒林外史》第三回:「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
2.舍身。《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论曰》:「专诸、荆卿之感激,侯生、豫子之投身,情为恩使,命缘义轻。」南朝梁。武帝 唱断肉经竟制:「己不能投身饿虎,割肉贸鹰,云何反更啖他身分。」
《分类字锦》:投身当象(投身当象)
元史贺胜传帝一日猎还胜参乘伶人蒙采毳作狮子舞以迎驾舆象惊奔逸不可制胜投身当象前后至者断靷纵象乘舆乃安
分类:
《國語辭典》:投身纸(投身紙)  拼音:tóu shēn zhǐ
卖身契。《儒林外史》第二五回:「这姓王的在我家已经三代,我把投身纸都查了赏他,已不算我家的管家了。」
《國語辭典》:没身(沒身)  拼音:mò shēn
1.终身。《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息夫躬》:「今单于以疾病不任奉朝贺,遣使自陈,不失臣子之礼。臣禄自保没身不见匈奴为边竟忧也。」宋。陈亮〈众祭孙冲季文〉:「失声而号,痛裂肺肠,何以尉子,没身不忘。」
2.置身、陷身。《梁书。卷五一。处士列传》:「与夫没身乱世,争利干时者,岂同年而语哉!」《旧五代史。卷九八。晋书。列传。安重荣》:「没身边塞,遭酷虐以异常。」
3.没入为奴婢。《北史。卷九四。倭列传》:「盗者计赃酬物,无财者,没身为奴。」《新唐书。卷二○五。列女列传。崔绘妻卢》:「吾岂再辱于人乎?宁没身为婢。」
4.身体沉入水中。指溺死或投水自尽。《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漢語大詞典》:试身(試身)
犹投身。 宋 王令 《不愿渔》诗:“试身风波间,持用豢妻子。”
分類:投身
《國語辭典》:从军(從軍)  拼音:cóng jūn
当兵、参加军队。如:「从军报国」、「代父从军」。《汉书。卷八。宣帝纪》:「秋,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
《國語辭典》:从戎(從戎)  拼音:cóng róng
投身军旅。如:「投笔从戎」。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之二:「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南朝陈。张正见 紫骝马诗:「将军入大宛,善马出从戎。」
分類:投身军旅
《國語辭典》:奋身(奮身)  拼音:fèn shēn
竦起身体。形容勇敢或努力的样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他左右一看没人,提起长衫,奋身一跃而过。」
《國語辭典》:入世  拼音:rù shì
置身于红尘俗世之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第一回:「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分類:投身社会
《國語辭典》:投迹(投跡)  拼音:tóu jī
投身。《文选。扬雄。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文选。钟会。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措身陈平之轨。」
《漢語大詞典》:奋迹(奮跡)
见“ 奋跡 ”。
亦作“奋蹟”。 谓奋起投身从事某活动。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五道》之四:“ 光武 承 王莽 之乱,奋迹 南阳 。”明史·谭广传:“ 广 长身多力,奋跡行伍至大将,大小百餘战,未尝挫衄。” 清 方苞 《汉高帝论》:“后世开创之君,大抵奋迹干戈扰攘之中,任威权、骋谋诈以得其志。”
《國語辭典》:投拜  拼音:tóu bài
投降。宋。汪元量 醉歌:「援兵不遣事堪哀,食肉权臣大不才,见说襄樊投拜了,千军万马过江来。」《水浒传》第六一回:「今日特地到此,快教宋江那厮下山投拜。」
《漢語大詞典》:静体(静體)
(1).使身体静息。后汉书·礼仪志中:“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絶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2).洁净之体。佛教指投身转世后的圣洁之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第五世 达赖剌麻 於壬戌年示寂,转生静体,今十五岁矣。”
《國語辭典》:赴险(赴險)  拼音:fù xiǎn
前往危险的地方。《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赴险凌虚,猎捷相加。」
《漢語大詞典》:舍身崖(捨身崖)
泰山 崖名。旧时信佛者谓投身崖下可脱诸罪而登彼岸。 明 俞弁 《山樵暇语》卷五:“ 泰山 有 捨身崖 ,岁有男妇往焉,以身投於崖下,谓之捨身。太傅 王世昌 越 有诗云:‘ 捨身崖 下深难测,每怪轻生世上人。我亦有身偏自重,捨时除是为君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