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切手
(1).绝招;毒手。《西游记》第三九回:“这大 圣 纵祥光,起在九霄,正欲下个切手。”《西游记》第九五回:“这 行者 愈发狠性,下切手,恨不得一棒打杀。”《粉妆楼》第五一回:“ 罗灿 抖擞神威,与众人战了一二十合,心中想道:不下切手,同他战到几时!”
(2).拳术中的套数。平伸手掌以切击对方来手叫切手。
《漢語大詞典》:拳经(拳經)
谈拳术的文字;拳术。 清 毛祥麟 《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号衣二片白,烟舖一灯青,可以沽美酒,谈拳经。”
分類:拳术文字
《國語辭典》:拳师(拳師)  拼音:quán shī
精于拳术,或以教授拳艺为业的人。如:「自小,他父亲即聘请了拳师至家中教他拳法。」
《国语辞典》:易筋经(易筋经)  拼音:yì jīn jīng
书名。二卷。专讲练身之法,少林派拳术家均练习此经,有十二势图说,世鲜刻本。
《漢語大詞典》:外家拳
拳术的著名流派之一。我国拳术旧有内家和外家之分;相传外家起于 少林 ,以主动攻击搏人为主,内家起于 张三峰 ,拳法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而仆。参见“ 外家 ”。
《國語辭典》:外家  拼音:wài jiā
1.女子结婚后,称其父母家为外家。《晋书。卷四一。列传。魏舒》:「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金。刘瞻〈春郊〉诗:「寒食归宁红袖女,外家纸上看蚕生。」
2.旧时称妻室以外的妾妇。也称为「外宅」。
3.外戚。《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汉书。卷一○。成帝纪》:「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于邑。」
4.一种拳法,源于少林拳。《称谓录。卷二九。拳。内家外家》引《小知录》:「拳勇有内外家之称。外家起于少林,以搏人为主,人亦得而乘之。」《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少林拳是姚广孝姚少师留下的,叫作外家。」
《國語辭典》:潭腿  拼音:tán tuǐ
一种拳术。参见「弹腿」条。
《國語辭典》:太极拳(太極拳)  拼音:tài jí quán
1.一种拳术。按阴阳生剋之理,合八卦、五行为十三式,习练时养气蓄劲,柔中有刚,精神内敛,意存丹田,以绵、软、巧为行功的要旨;应敌时随屈就伸,黏连不脱,能因人之势,借人之力,以制敌于败。既可用于技击,又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相传为宋朝张三丰所创。
2.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推拖,不负责任。如:「每次一有事情发生,相关单位便打起太极拳,推卸责任。」
《漢語大詞典》:四门斗里(四門斗里)
一种拳术架势。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两个差人慌忙搬了行李,赶着扯他,被他一个四门斗里打了一个仰八叉。”
分類:拳术架势
《國語辭典》:铁布衫(鐵布衫)  拼音:tiě bù shān
一种中国武术。是内、外功兼修的功夫,练成后可抵挡拳脚兵刃,与金钟罩相类。《聊斋志异。卷六。铁布衫法》:「沙回子得铁布衫大力法。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
分類:拳术湛恩
《漢語大詞典》:桶勾子
拳术术语。用脚勾人,使人跌倒的招数。 明 无名氏 《打董达》第三折:“又把他一箇桶勾子,跌了箇狗吃屎。”
《漢語大詞典》:象形拳
拳术类别之一。由模仿动物的神形以及表现古代某些特定人物形象的动作组成。分象形和取意两种。前者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动作为主,追求形象,技击性较差;后者取意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动作,技击性较强。主要有猴拳、鹰拳、蛇拳、螳螂拳、鸭形拳、醉拳等。
《国语辞典》:内家拳法(内家拳法)  拼音:nèi jiā quán fǎ
1.一种拳术。相传是宋朝张三丰所创。拳法主静,重防禦。主要流传于温州、四明一带。
2.书名。清代黄百家所著。叙及内家拳乃从张三丰由少林寺拳法加以改变而来。
《国语辞典》:巴子拳  拼音:bā zǐ quán
一种拳术。参见「八极拳」条。
《国语辞典》:八极拳(八极拳)  拼音:bā jí quán
一种拳术。发源于河北省沧县。因该拳可把劲力发向四面八方,故称为「八极拳」。此拳发功刚猛,打击威力很大。因拳形与钯子的铁爪相似,故也称为「钯子拳」。其套路可分小八极拳、大八极拳、八极连环拳和六大开拳等。目前国军所教习的莒拳,即由此拳改良而成。也称为「巴子拳」、「钯子拳」、「空心拳」、「虎爪拳」。
《国语辞典》:虎爪拳  拼音:hǔ zhǎo quán
一种中国传统拳术。拳型独特,有如钯子的铁爪。发劲刚猛,可将劲力发向四面八方,打击威力大。也称为「八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