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礼记·儒行》
「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东汉·郑玄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此君子有道艺者所衣也。」
《后汉书·舆服志下》
《礼记》:「孔子衣逢掖之衣。」逢掖其袖,合而逢大之,近今袍者也。
《世说新语》上卷下《文学》
「郑玄在马融门下,……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南朝梁·刘孝标注:「《玄别传》曰:『玄少好学书数,十三诵《五经》,……大将军何进辟玄,乃缝掖相见。』」

例句

腐儒著缝掖,何处议邹鲁。 独孤及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

往年脱缝掖,接武仕关西。 独孤及 江宁酬郑县刘少府兄赠别作

悠然一缝掖,千里限清风。 章八元 寄都官刘员外

欲知儒道贵,缝掖见诸侯。 钱起 送李判官赴桂州幕

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陈子昂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欲求岱岳燔柴礼,已锡鲁人缝掖衣。 鲍溶 寄宋申锡评事时从李少师移军回归

典故
王符缝掖
 
缝掖贵

相关人物
王符


《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符〉~630~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馀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后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顷,又白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时人为之语曰:「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言书生道义之为贵也。符竟不仕,终于家。

简释

缝掖贵:指礼待儒生贤士。唐高适《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


例句

邹阳长裾,王符逢(缝)掖。 李瀚 蒙求

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 高适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

从来贵缝掖,应是念穷途。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典故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上·(子)班固〉~34~
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成,安处常宁。唐·李贤注引《汉官仪》曰:「婕妤以下皆居掖庭。」又注引《三辅黄图》曰:「长乐宫有椒房殿。」
典故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三十四〈应劭·汉官仪上〉~667~
左右曹受尚书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
典故
仲舒西掖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韩愈十七·江南西道观察使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墓志铭〉~5704~
公讳仲舒,字宏中。少孤,奉其母居江南,游学有名。贞元十年以贤良方正拜左拾遗,改右补阙礼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贬连州司户参军,夔州司马,佐江陵使,改祠部员外郎,复除吏部员外郎,迁职方郎中知制诰,出为峡州刺史,迁庐州,未至,丁母忧,服阕,改婺州苏州刺史,徵拜中书舍人。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三十四〈汉官仪上〉~667~
左右曹受尚书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
《漢語大詞典》:缝掖(縫掖)
亦作“ 缝腋 ”。 大袖单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后汉书·王符传》:“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 李贤 注:“礼记·儒行:‘ 孔子 曰:“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 郑玄 注曰:‘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单衣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大夫士,狐貉缝腋,羔麑豹袪。”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陛下若以臣之贱不足以赎 邕 , 鴈门 缝掖有効矣。”明史·金毓峒传:“因言 復社 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 清 汪懋麟 《同展成入直史馆蒙示和谢惠连秋怀诗走笔和之》:“安能学缝掖,巧黠各相半。”
《漢語大詞典》:椒掖
指后妃所居的宫室。椒,椒房;掖,掖庭。晋书·庾亮等传论:“外戚之家,连辉椒掖;舅氏之族,同气兰闺。靡不凭藉宠私,阶缘险謁。”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椒掖之内,进御以序。”旧唐书·后妃传下·穆宗贞献皇后萧氏:“恭以皇太后族望,承 齐 梁 之后,侨寓流滞,久在 闽 中。庆灵鐘集,早归椒掖。”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圣子问安,方报兰陔之养;神孙正内,肇新椒掖之华。”
《漢語大詞典》:西掖
(1).宫阙西侧。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2).中书或中书省的别称。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左右曹受尚书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 唐 张九龄 《酬周判官兼呈耿广州》诗:“既起南宫草,復掌西掖制。”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北门供奉吏,西掖祕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