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西掖
(1).宫阙西侧。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2).中书或中书省的别称。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左右曹受尚书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 唐 张九龄 《酬周判官兼呈耿广州》诗:“既起南宫草,復掌西掖制。”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北门供奉吏,西掖祕书丞。”
《國語辭典》:掖垣  拼音:yè yuán
1.宫殿的围墙。《文选。刘桢。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2.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禁中左、右两掖,称为「掖垣」。《新唐书。卷一六五。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下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唐。杜甫 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也称为「掖省」。
《國語辭典》:宫掖(宮掖)  拼音:gōng yè
古称嫔妃的居处为掖庭。宫掖指宫中。唐。陈鸿《长恨传》:「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少攻符术,多行厌胜,监军使携至京国,因缘中贵,出入宫掖,遂赐天师号。」
《國語辭典》:掖庭  拼音:yè tíng
1.宫殿中的旁舍,妃嫔的住所。《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
2.职官名。宫人之官,由宦者任职,掌后宫贵人、采女事。《汉书。卷八。宣帝纪》:「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國語辭典》:禁掖  拼音:jìn yè
宫中旁殿,亦称天子的居所。唐。李嘉祐〈江湖秋思〉诗:「趋陪禁掖雁行随,迁向江潭鹤发垂。」
《國語辭典》:掖庭  拼音:yè tíng
1.宫殿中的旁舍,妃嫔的住所。《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
2.职官名。宫人之官,由宦者任职,掌后宫贵人、采女事。《汉书。卷八。宣帝纪》:「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國語辭典》:逢掖  拼音:féng yè
衣腋下宽大,古儒者的服饰。《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也作「逢衣」、「逢腋」。
《漢語大詞典》:缝掖(縫掖)
亦作“ 缝腋 ”。 大袖单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后汉书·王符传》:“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 李贤 注:“礼记·儒行:‘ 孔子 曰:“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 郑玄 注曰:‘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单衣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大夫士,狐貉缝腋,羔麑豹袪。”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陛下若以臣之贱不足以赎 邕 , 鴈门 缝掖有効矣。”明史·金毓峒传:“因言 復社 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 清 汪懋麟 《同展成入直史馆蒙示和谢惠连秋怀诗走笔和之》:“安能学缝掖,巧黠各相半。”
《漢語大詞典》:词掖(詞掖)
泛指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宋 韩琦 《辞免集贤第一表》:“自羌庭之叛命,去词掖以临师,周旋兵间,竭尽死节。”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一·总论:“大则培植声望,为他年翰苑词掖之储;小则可以结知当路,受荐举。”
《漢語大詞典》:左掖
(1).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宋书·天文志一:“ 魏文帝 黄初 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掖门内。”
(2). 唐 时指门下省。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 仇兆鳌 注:“唐六典:在 宣政门 内,殿东有 东上閤门 ,殿西有 西上閤门 。 东上閤门 ,门下省在焉。 西上閤门 ,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参见“ 左省 ”。
(3).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 五军 ”。
《漢語大詞典》:左省
(1). 唐 中央官署名,门下省的别称。门下省在殿庑之左,故称。 唐 杜甫 有《春宿左省》诗。 唐 罗隐 《酬寄右司李员外》诗:“左省望高推健笔,右曹官重得名人。”
(2).礼部。 宋 范祖禹 《谢礼部侍郎表》:“备员左省,久尘夕拜之詔。”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國語辭典》:诱掖(誘掖)  拼音:yòu yì
诱导扶助。《诗经。陈风。衡门。序》:「衡门,诱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
分類:引导扶持
《國語辭典》:扶掖  拼音:fú yè
搀扶、扶助。《老残游记》第八回:「于是先把子平照样扶掖过去,随后又把两辆车子抬了过去。」
《漢語大詞典》:右掖
(1). 唐 时指中书省。因其在宫中右边,故称。掖,皇宫的旁垣或边门。 唐 李乂 马怀素 《中宗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鯫生侍从忝 王 枚 ,右掖司言实不才。”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右掖连臺座,重门限禁扃。”
(2).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國語辭典》:掖门(掖門)  拼音:yè mén
古时宫殿正门旁的小门。《汉书。卷一○。成帝纪》:「走入横城门,阑入尚方掖门,至未央宫钩盾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见百十道火把的亮光,知道宰相到了,午门大开,各官从掖门进去。」
《漢語大詞典》:鸾掖(鸞掖)
(1).宫殿边门。借指宫殿。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祲缠鸞掖,悲赴紫扃。” 唐 王勃 《七夕赋》:“戒鵷舆,静鸞掖。”
(2).犹鸾台。门下省的别名。 唐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文章旧价留鸞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明 李东阳 《送程克勤谕德归省尚书公》诗:“却倚三臺看北斗,鲤庭鸞掖正含情。” 清 郑鉽 《题陈南麓都谏匡山读书图》诗:“今宵直鸞掖,犹梦青芙蓉。”
《漢語大詞典》:椒掖
指后妃所居的宫室。椒,椒房;掖,掖庭。晋书·庾亮等传论:“外戚之家,连辉椒掖;舅氏之族,同气兰闺。靡不凭藉宠私,阶缘险謁。”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椒掖之内,进御以序。”旧唐书·后妃传下·穆宗贞献皇后萧氏:“恭以皇太后族望,承 齐 梁 之后,侨寓流滞,久在 闽 中。庆灵鐘集,早归椒掖。”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圣子问安,方报兰陔之养;神孙正内,肇新椒掖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