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2,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南接
一接
接待
接淅
引接
高接
北接
接风
接纳
接送
接膝
树接
晋接
接邻
接宾
《骈字类编》:南接
魏晋 石崇 楚妃叹 北据方城,南接交趾。
分类:南接
《漢語大詞典》:一接
(1).一经接触。新唐书·吕才传:“ 太宗 詔侍臣举善音者,中书令 温彦博 白 才 天悟絶人,闻见一接,輒究其妙。”
(2).犹言一见。景德传灯录·汝州首山省念禅师法嗣:“问学人久处沉迷,请师一接。”
《國語辭典》:接待  拼音:jiē dài
招待。《西游记》第二四回:「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只见一个尼姑步将进来,妈妈欢喜接待。」
《漢語大詞典》:接淅
捧着已经淘湿的米。语出孟子·万章下:“ 孔子 之去 齐 ,接淅而行。” 朱熹 集注:“接,犹承也;淅,渍米也。渍米将炊,而欲去之速,故以手承米而行,不及炊也。”后以“接淅”指行色匆忙。 宋 苏轼 《归朝欢》词:“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 江 南客。” 清 钱陆灿 《周亮工墓志铭》:“三仕三已,如传舍接淅,不及有所裨益,故莫得而书焉。” 王闿运 《〈老子注〉序》:“见不行则接淅也。”
分類:已经
《國語辭典》:引接  拼音:yǐn jiē
招待。《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引接疏远,门无停客。」
《漢語大詞典》:高接
(1).高高连接。 晋 夏侯湛 《禊赋》:“尔乃临清流,背緑柯,云幕高接,丹组四罗。” 明 夏完淳 《都会八咏·太原》:“高接天关险, 恒山 入 晋 难。”
(2).谓与地位、声望高的人交往。 唐 李群玉 《重经巴丘追感》诗:“昔年高接 李膺 欢,日汎仙舟醉碧澜。”
《骈字类编》:北接
宋书序传见北捍下北成公绥蜘蛛赋南连大庑接 华堂
分类:北接
《國語辭典》:接风(接風)  拼音:jiē fēng
设宴款待远来或归来的亲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备酒替哥哥接风,细说一年有馀的话。」《红楼梦》第六九回:「一面又命摆酒接风,一面带了秋桐来见贾母与王夫人等。」也作「洗泥」、「洗尘」。
《國語辭典》:接纳(接納)  拼音:jiē nà
1.接受收纳。如:「我接纳你的建议。」《金史。卷一二九。佞幸列传。张仲轲》:「我闻接纳叛亡、盗买鞍马,皆尔国杨太尉所为,常因俘获问知其人无能为者也。」
2.结交、罗致。《后汉书。卷一七。冯岑贾列传。岑彭》:「光武深接纳之」《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臧洪传。吕布》:「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
《国语辞典》:接送  拼音:jiē sòng
接走和送回。如:「本幼稚园将派专车负责接送小朋友上下课。」
分类:接送
《國語辭典》:接膝  拼音:jiē xī
相近对坐。即与人席地或据榻而坐。晋。陶渊明〈闲情赋〉:「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也作「促膝」。
分類:相接促膝
《骈字类编》:树接(树接)
梁武帝 孝思赋 木低甘果,树接清阴。
《漢語大詞典》:晋接(晉接)
(1).进见;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鎞》:“晋接纔休,雨餘暮春,闺阁且欢娱。”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红白盛事》:“胞姪殿撰公 世恩 ,中翰公 世荣 俱侍左右,晋接宾朋。”
(2).交接;接触。 清 陈用光 《上翁学士书》:“是故两 汉 诸儒,往往以一士而与公卿大夫相晋接。” 孙传瑗 《安徽革命纪略》:“耳目所晋接,或与传闻失实者异。” 严复 《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是故妇女之出门晋接,与自行择配二事,实为无理之所宜,而又为将来必至之俗。”
《高级汉语词典》:接邻  拼音:jiē lín
邻接
《分类字锦》:接宾(接宾)
李尤席铭施席接宾士无愚贤
分类: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