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摇 → 颻飖搖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摇荡(搖蕩)  拼音:yáo dàng
1.摇动晃荡、动荡不安。《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2.鼓舞、鼓动。《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國語辭典》:摇荡(搖盪)  拼音:yáo dàng
摇摆晃荡。如:「窗口的风铃随风摇荡,发出清脆的声音。」
《分类字锦》:晓钟摇荡(晓钟摇荡)
温庭筠 宿松门寺诗 落月苍凉登阁在,晓钟摇荡隔江闻。
分类:庄严
《国语辞典》:神魂摇荡(神魂摇荡)  拼音:shén hún yáo dàng
心神恍惚,难以自持。《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沈将仕看见李三情状,一发神魂摇荡。」也作「神魂飘荡」、「神魂飞荡」、「神魂飞越」、「神魂荡飏」、「神魂荡漾」、「神魂驰荡」、「神摇魂荡」。
《國語辭典》:摇兀(搖兀)  拼音:yáo wù
摇荡。宋。苏轼 好事近。湖上雨晴时词:「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摇兀。」宋。范成大 昱岭诗:「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足过。」
分類:摇荡飘荡
《漢語大詞典》:摇裔
摇荡。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二:“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 王琦 注:“摇裔,犹摇荡也。”
分類:摇荡
《漢語大詞典》:遥曳
犹摇荡。遥,通“ 摇 ”。 晋 挚虞 《思游赋》:“匪时运其焉行兮,垂太虚而遥曳。”按,引此文作“摇曳”。 元 黄溍 《题莫氏山庄图》诗:“别作新亭供戏剧,青帘遥曳杏花中。”参见“ 摇荡 ”。
分類:摇荡
《國語辭典》:摇荡(搖蕩)  拼音:yáo dàng
1.摇动晃荡、动荡不安。《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2.鼓舞、鼓动。《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國語辭典》:摇荡(搖盪)  拼音:yáo dàng
摇摆晃荡。如:「窗口的风铃随风摇荡,发出清脆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掉荡(掉蕩)
摇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掉荡云门发,蹁躚鷺羽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若以侧垂之,其钟可以掉荡旋转。”
分類:摇荡
《漢語大詞典》:掉瀁
摇荡;荡漾。 清 黎庶昌 《卜来敦记》:“时或一二小艇,掉瀁於空碧之中。”
分類:摇荡荡漾
《國語辭典》:离离(離離)  拼音:lí lí
1.分披繁盛的样子。《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宋。陆游 病起诗:「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2.果实下垂的样子。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3.剥裂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悽欷心离离兮,顾高丘泣如洒兮。」
4.不亲事的样子。《荀子。非十二子》:「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
5.茂盛的样子。唐。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國語辭典》:离披(離披)  拼音:lí pī
零落分散的样子。《楚辞。宋玉。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唐。白居易〈冬夜〉诗:「冷落灯火闇,离披帘幕破。」
《國語辭典》:颠沛(顛沛)  拼音:diān pèi
1.偃仆、倾倒。
2.比喻世道衰乱或人事挫折。《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文明小史》第五七回:「捐道台的时候,手中还有十馀万,不想连遭颠沛,几个当铺不是蚀了本,便是被了灾。」
《國語辭典》:震荡(震蕩)  拼音:zhèn dàng
震动摆荡,不安定。《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唐。杜甫 寄贺兰铦诗:「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也作「震荡」。
《國語辭典》:震荡(震盪)  拼音:zhèn dàng
震动摆荡,不安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也作「震荡」。
《國語辭典》:动容(動容)  拼音:dòng róng
1.脸色改变,多指感动之意。如:「他与流浪狗之间的故事,令人动容。」《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文明小史》第六○回:「这时两湖总督蒋铎上了个吁请立宪的摺子,上头看了很为动容,就发下来叫军机处各大臣议奏。」
2.动作与仪容。《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3.摇摆。《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國語辭典》:波荡(波蕩)  拼音:bō dàng
1.动摇、不稳定。《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文选。刘琨。劝进表》:「齐人波荡,无所系心,安可废而不恤哉?」也作「波荡」。
2.钻营、奔走。《晋书。卷六六。刘弘传》:「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
《國語辭典》:波荡(波盪)  拼音:bō dàng
动荡、不安。《文选。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吴岳为之陁堵。」也作「波荡」。
《國語辭典》:振荡(振盪)  拼音:zhèn dàng
1.振动摇荡。汉。贾谊〈鹏鸟赋〉:「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晋。左思〈吴都赋〉:「翼若垂天,振荡汪流。」
2.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的来回运动或物理量数值的往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