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逃离
撤离
撤回
焦土政策
反攻复国战争
韦睿树麾
海退
《國語辭典》:逃离(逃離)  拼音:táo lí
逃避离开。如:「当火山爆发时,附近的居民纷纷逃离家园。」
《國語辭典》:撤离(撤離)  拼音:chè lí
撤退、离开。如:「请将人员撤离危险地区。」
《國語辭典》:撤回  拼音:chè huí
1.召回驻外机构或人员。《清史稿。卷一五二。交通志四》:「自可援万国通例,转告各国,将所设信局一律撤回。」
2.收回文件、命令等。如:「撤回起诉」、「撤回提案」。
《国语辞典》:焦土政策  拼音:jiāo tǔ zhèng cè
战争之际,一方于撤退时,将驻地的建筑、物资等自行燬坏,不使敌方利用,称为「焦土政策」。
《国语辞典》:反攻复国战争(反攻复国战争)  拼音:fǎn gōng fù guó zhàn zhēng
西元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政府撤退来台,蒋中正一方面巩固台湾的安全,再方面进行内部的整顿,三方面进行反攻复国的准备,目的在恢复中华民国固有的领土,并达到自由民主制度在大陆的施行。
《国语辞典》:韦睿树麾(韦睿树麾)  拼音:wéi ruì shù huī
魏军攻至睿驻守的城下,诸将均劝睿弃城撤退。睿怒斥曰:「将军死绥,有前无却。」遂取令旗插于城下,以示绝不动摇之意。见《南史。卷五八。韦睿传》。后比喻意志坚定,誓死不退却。
《国语辞典》:海退  拼音:hǎi tuì
海水大规模撤退后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