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公共支出  拼音:gōng gòng zhī chū
政府为推动政策与相关业务,并为达成一定公共目的所作的经费支出。
《国语辞典》:现金股利(现金股利)  拼音:xiàn jīn gǔ lì
公司将盈馀分配给股东的现金支出,称为「现金股利」。
《国语辞典》:专款专用(专款专用)  拼音:zhuān kuǎn zhuān yòng
一种国库收支处理方式,即限制某种收入只能用于某项支出上,不得使用在他项支出。
《国语辞典》:移转支付(移转支付)  拼音:yí zhuǎn zhī fù
移转性质的支出。经济部门间的支付与当期的生产并无关系者,称为「移转支付」。如抚恤金、失业津贴等。
《国语辞典》:付费(付费)  拼音:fù fèi
支出费用。如:「今天一切支出,都由本人付费。」
《国语辞典》:节税(节税)  拼音:jié shuì
减省税赋支出。如:「报章杂志上常有理财专家教导人民如何节税的专题报导。」
《国语辞典》:资本帐(资本帐)  拼音:zī běn zhàng
一种国家国际收支的帐目。通常指非贸易性的国际支出,如向外国借款。要了解一个国家资本移动是净流出或净流入,可观察银行体系以外民间和政府部门在直接投资、證券投资、国家银行准备金和长、短期资本等的交易情形。也作「资本账」。
《国语辞典》:赤字财政(赤字财政)  拼音:chì zì cái zhèng
政府实施一种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预算。由英人凯因斯所提出,可刺激需求与就业,西元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大恐慌即以此方法解决。
《国语辞典》:赤字预算(赤字预算)  拼音:chì zì yù suàn
政府总支出超过总收入的预算,称为「赤字预算」。可提高投资意愿,刺激需求与就业。
《国语辞典》:现金帐(现金帐)  拼音:xiàn jīn zhàng
专门用来记载现金收入支出的会计帐簿,为特种日记簿之一。也作「现金账」。
《国语辞典》:筵席税(筵席税)  拼音:yán xí shuì
对筵席消费人的消费支出所课徵的租税。
《國語辭典》:超支  拼音:chāo zhī
支出超过预算或计画。如:「这个月的生活费又超支了。」
《漢語大詞典》:财政赤字
也称“预算赤字”。国家预算年度的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这种差额,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称。财政赤字过大,会产生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降低居民生活水平。
《國語辭典》:贷方(貸方)  拼音:dài fāng
1.簿记上指与借方相对的一方。借方与贷方均用以代表记载会计项目与金额的位置。
2.甲方借金钱物品给乙方,则甲方称为「贷方」。
《漢語大詞典》:强本节用(强本節用)
亦作“彊本节用”。 谓加强农业生产,节约支出。荀子·天论:“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史记·太史公自序:“ 墨 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徧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隋书·经籍志三:“ 墨 者,强本节用之术也。” 宋 苏轼 《贺时宰启》:“强本节用,则货可使若流泉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