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上落  拼音:shàng luò
数落、责难。《崇祯本金瓶梅》第八六回:「万物也要个真实,你老人家就上落我起来!」
《漢語大詞典》:贴出(貼出)
(1).科举考试时,凡有夹带、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不准考试。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贴出:“ 元 《选举志》有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涂注一百五十字以上者不考。不考,即今之贴出也。”《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凡犯以上弊端者,例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摈斥不准入试,谓之被贴出。”清史稿·选举志八:“试卷题字错落,真草不全,越幅、曳白,涂抹、污染太甚,及首场七艺起讫虚字相同,二场表失年号,三场策题讹写,暨行文不避庙讳、御名、至圣号,以违式论,贴出。”
(2).商业用语。因买卖而产生的差额,须找出的款项,称为贴出。
《漢語大詞典》:补差(補差)
补足差额。《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工匠的身价立时大涨,退休找补差的人满把抓票子。”
分類:补足差额
《國語辭典》:贴换(貼換)  拼音:tiē huan
把旧的器物折价后,补上差价,与商家交换新的商品。如:「欢迎大家拿旧的饮水器来贴换新的。」
《国语辞典》:膨胀缺口(膨胀缺口)  拼音:péng zhàng quē kǒu
一经济社会以货币表示的总需要,超过充分就业时总生产值的差额,称为膨胀缺口。膨胀缺口的存在,将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国语辞典》:贸易差额(贸易差额)  拼音:mào yì chā é
进口总值和出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国语辞典》:三角套汇(三角套汇)  拼音:sān jiǎo tào huì
一种利用同一时期、不同地点的汇市上之差额,同时贱买贵卖,从中赚取汇率差额之利益的方法。
《国语辞典》:净值(净值)  拼音:jìng zhí
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的差额。也称为「权益」、「股东权益」。
《国语辞典》:买卖业(买卖业)  拼音:mǎi mài yè
以商品买卖方式,赚取差额利润的行业。
《国语辞典》:净值法(净值法)  拼音:jìng zhí fǎ
一种追查逃漏税的间接證明法。利用纳税人净资产总值增加额度与申报所得间的差额,来推断逃漏税。
《漢語大詞典》:购销差价
也称“进销差价”。同一商品的销售价格与购进价格的差额。是为补偿商品购销过程中流通费用、支付税金,并使经营者获得一定利润所需要的。保持合理的购销差价,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协调商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國語辭典》:兑头(兌頭)  拼音:duì tou
秤兑银子时略为不足的尾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后来赎时,却把大大的天平,兑将进去,又要你找足兑头,又要你补勾成色,少一丝时,他则不发货。」
《漢語大詞典》:财政赤字
也称“预算赤字”。国家预算年度的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这种差额,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称。财政赤字过大,会产生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降低居民生活水平。
《漢語大詞典》:地区差价
同一商品同一时间因在不同地区收购或销售而形成的价格差额。这是由于商品在不同地区生产有不同的成本,商品在地区之间流动要支付运输以及损耗引起的费用。保持合理的地区差价,有利于生产的合理布局,扩大地区间商品交流。
《漢語大詞典》:戥耗
用戥子称量的差额。《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禁令》:“﹝ 雍正 ﹞八年题准, 天津 关向来收税一两,加戥耗一分八釐;船料一两,加戥耗五分八釐,著永行禁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陞迁·查税契》:“宜于报陞之后,严諭官牙将未经税契者,既速报税,须免其戥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