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由王国(自由王國)
指人们认识客观规律后,自觉地运用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境界。 周恩来 《政府工作报告(一九六四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
《国语辞典》:圣西门(圣西门)  拼音:shèng xī mén
Claude Henri Comet De Saint-Simon
人名。(西元1760~1825)法国社会主义者。专门研究社会改造问题,倡导社会主义。著有产业论、新基督教主义等。
《國語辭典》:改天换地(改天換地)  拼音:gǎi tiān huàn dì
更改天地。比喻彻头彻尾改变原来面貌。如:「经过了这次改天换地的重整,公司上下焕然一新。」也比喻巨大的变革。如:「这座纯朴的山城近年改天换地,原有景观完全变了个样。」
《漢語大詞典》:工读教育(工讀教育)
挽救、改造失足青少年的特殊教育。《解放日报》1985.4.17:“工读教育是挽救教育失足青少年的特殊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学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漢語大詞典》:工读学校(工讀學校)
教育、挽救、改造失足青少年的学校。《1980年中国百科年鉴》:“举办工读学校,实行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以教育部门为主,共青团,公安部门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原则。办学方针是‘挽救孩子,培育人才’,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既抓思想教育,又抓文化知识的学习。”
《漢語大詞典》:工缴费
(1).企业以原材料或半成品委托其他企业加工制造而支付的加工费用。由产品的加工成本、利润和税金构成。在会计工作中,产品的工厂成本减去原材料成本后的余数,亦称工缴费。
(2).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国营企业以一定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委托私营企业进行加工所支付的加工费用。
《漢語大詞典》:公私合营
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分为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漢語大詞典》:耕云播雨
指控制降雨,改造自然,多用于比喻:为文艺园地百花盛开而~。
《漢語大詞典》:方法论(方法論)
哲学上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第一章:“哲学是关于人们的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对于人们的认识又具有方法论的作用。”《光明日报》1987.3.1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是提供给人们一个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各种具体问题时,本身就是多姿多彩、千差万别的。”
《國語辭典》:包销(包銷)  拼音:bāo xiāo
承揽某种货物,负责销售。
《國語辭典》:生产力(生產力)  拼音:shēng chǎn lì
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对投入之比率,即一单位投入之产出量,用以衡量该生产过程之效率。当所有产出与投入要素都包含在里头的衡量称为总生产力。当只计算部分投入要素时称为偏生产力,如劳动生产力。
《國語辭典》:水土保持  拼音:shuǐ tǔ bǎo chí
为求土地安定,防止土壤受侵蚀,并保持其生产力的一种措施。如造林、修建梯田、植草等。
《漢語大詞典》:三大改造
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 《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國語辭典》:劳动教养(勞動教養)  拼音:láo dòng jiào yǎng
大陆地区对违法但又不构成刑责,或不需给予刑事处罚的违法罪犯和少年犯,进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
《漢語大詞典》:克敌弓(克敵弓)
良弓名。 南宋 绍兴 年间 韩世忠 据神臂弓改造而成。“其发可至百步,其劲可穿重甲”,成为对付 金 人铁骑的精良兵器。见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宋史·兵志十一。一说本于 徽宗 时知 雄州 和诜 所上制胜强远弓(亦称凤凰弓),见 宋 岳珂 桯史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