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改造  拼音:gǎi zào
改革变更、重新制造。《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漢語大詞典》:三大改造
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 《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漢語大詞典》:劳动改造(勞動改造)
对判处徒刑的罪犯,凡有劳动能力的,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是改造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漢語大詞典》:革造
改造。《宋书·颜竣传》:“货薄民贫,公私俱困,不有革造,将至大乏。”
分類:改造
《國語辭典》:公田  拼音:gōng tián
1.古井田法,称居中的一区。《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2.公家的田。《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公田假与贫民。」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序〉:「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
《國語辭典》:井田  拼音:jǐng tián
1.周代授田之法。以地一方里画成九区,由八家各占百亩,称为私田,中间百亩为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称为「井田」。
2.泛指田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國語辭典》:脱帽(脫帽)  拼音:tuō mào
1.表示降服。《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安得惶恐,走出门,脱帽抱马足降。」
2.一种行礼方式。军警人员面见长官时的脱帽礼或行鞠躬礼前需先脱帽之礼。
《國語辭典》:实践(實踐)  拼音:shí jiàn
实行、履行。如:「实践诺言」。《宋史。卷四二。理宗本纪二》:「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
《國語辭典》:点化(點化)  拼音:diǎn huà
1.以法术变化事物。《西游记》第二一回:「他既奉法旨暗保师父,所以不能现身明显,故此点化仙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学生家事虽寒,数千之物还尽可办。若肯不吝大教,拜迎到家下点化一点化,便是生平愿足。」
2.指点教化。《朱子语类。卷一三六。历代三》:「纯夫议论,大率皆只从门前过。资质极平正,点化得,甚次第,不知伊川当时如何不曾点化他。」明。贾仲名《升仙梦》第四折:「我奉上仙法旨特来点化,先教你为人,后教你成仙。」
3.变化,别出新意。《朱子语类。卷七。小学》:「古人于小学存养已熟,根基已深厚,到大学,只就上面点化出些精彩。」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漢語大詞典》:造田
聚土或改造荒地为田亩。《新华文摘》1985年第4期:“那年秋天打完草,一支疲惫的队伍开到草甸子上,翻地造田,打埂挖渠。”
《國語辭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拼音: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ò jūn zǐ zhī fù
本指臣子以自己已饱之腹为例,期望君王的欲望也有满足之时。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及馈之毕,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后比喻用小人狭隘的心理去猜想君子光明磊落的心地。《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谁知颜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际便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漢語大詞典》:五大运动(五大運動)
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等政治运动。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因为过去是打仗,五大运动,三大改造,这样从容辩论的形式不能产生。”
《漢語大詞典》:文人化
指来自民间的文学样式,经过文人的使用改造,逐渐脱去粗俚通俗的色彩。 朱自清 《论雅俗共赏》:“词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馀’。”
《國語辭典》:缩地补天(縮地補天)  拼音:sù dì bǔ tiān
比喻改造天下,革新国政。《旧唐书。卷二八。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國語辭典》:移山填海  拼音:yí shān tián hǎi
1.移动山岳,填进大海。《孤本元明杂剧。八仙过海。楔子》:「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乾,教你无处潜藏。」
2.比喻极度艰辛困难。
《漢語大詞典》:移山造海
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朱德 《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嚮前。” 秦牧 《花城·古董》:“那些移山造海的人们,几万、几万在劳动着,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十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