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补救(補救)  拼音:bǔ jiù
弥补过失,矫正差错。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此乃补救之微权,亦是讥褒之妙用。」
《漢語大詞典》:补天穿(補天穿)
古代民间习俗。岁时广记·系煎饼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江 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繫煎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分類:民间习俗
《國語辭典》:济贫(濟貧)  拼音:jì pín
救助贫困的人。唐。皮日休 金钱花诗:「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也作「济困」。
《漢語大詞典》:获济(獲濟)
(1).得到救助。西京杂记卷一:“ 宣帝 被收……﹝臂上﹞繫 身毒国 宝镜一枚,大如八銖钱。旧传此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 宣帝 从危获济。” 晋 潘岳 《马汧督诔》:“皇帝咨故督守 关中侯 马敦 ,忠勇果毅,率厉有方,固守孤城,危逼获济,宠秩未加,不幸丧亡。”
(2).得以成功;能够济事。 晋 支遁 《与梅太尉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伏愿明公扇 唐 风於上位,待白足於其下,使怀道获济,有志俱全,则身亡体尽,毕命此矣。” 唐 元稹 《莺莺传》:“ 红娘 復来,连曰:‘﹝ 崔氏 ﹞至矣!至矣!’ 张生 且喜且骇,必谓获济。” 明 敖英 《绿雪亭杂言》:“物之贱者,时乎获济,其为物也,弘矣!”
(3).得以安全航行或渡过(江河等)。 唐 刘禹锡 《因论·儆舟》:“ 刘子 浮於 汴 ,涉 淮 而东……兢兢然累辰,是用获济。” 唐 袁郊 甘泽谣·韦驺:“ 騶 亲弟 騋 舟行,溺於 洞庭湖 ……﹝ 騶 ﹞移舟湖神庙下,欲焚其庙,曰:‘千金贾胡,安稳获济,吾弟穷悴,乃罹此殃,焉用尔庙为?’”
《國語辭典》:济渡(濟渡)  拼音:jì dù
使他人安全的通过水域。佛教以苦海比喻轮回,所以使他人脱离轮回苦海也称为「济渡」。《西游记》第二二回:「因此,特告菩萨,望垂怜悯,济渡他一济渡。」也作「济度」。
《國語辭典》:超度  拼音:chāo dù
1.凌驾、超越。唐。冯宿 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猗那先子,超度名辈。远图中辍,贻庆后代。」
2.佛教或道教指藉由诵经或作法事,帮助死者脱离三恶道的苦难。《西游记》第一三回:「多亏长老超度,已消了罪业,上中华富地,长者家去托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说,超度这些孤魂升天。」
《漢語大詞典》:赒恤(賙恤)
见“ 賙恤 ”。
亦作“ 賙卹 ”。 周济救助。礼记·孔子闲居“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汉 郑玄 注:“救之,賙恤之。言君於民有丧,有以賙恤之。”金史·雷渊传:“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 商衡 每为辩之,且賙卹焉。” 清 卢文弨 《〈甬东卢氏族谱〉序》:“於富且贵者,无依附之耻;於贫贱而颠连困苦者,则当有賙恤之恩。” 吴组缃 《天下太平》:“他要赒恤村上贫苦无依的孤寡,他要重新修建那座关系着 丰坦村 盛衰祸福的神庙。”
《漢語大詞典》:呴濡
(1).犹呴沫。喻慰藉;救助。 清 钱谦益 《翰林院侍读学士缪公行状》:“与田夫牧竖偶语,呴濡疾苦,尔汝相狎。” 清 朱仕琇 《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夫党錮诸贤,虽以风义相高,然呴濡依附,张众为势,视独行君子之风有閒矣。”参见“ 呴湿濡沫 ”。
(2).指吹泡吐沫。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江 南石工以高资盆增土迭小山数寸……其下空处有沼,畜小鱼,游泳呴濡,谓之山水点景。”
《漢語大詞典》:呴湿濡沫(呴濕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國語辭典》:周济(周濟)  拼音:zhōu jì
1.对穷困的人给予接济救助。《儒林外史》第八回:「周济之情,不死当以厚报。」《红楼梦》第六四回:「素日全亏贾珍周济,此时又是贾珍作主替聘。」也作「赒济」。
2.人名。(西元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清江苏荆溪人。嘉庆十年中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为著名的词人及词论家,著有《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并编有《宋四家词选》。
《漢語大詞典》:博济(博濟)
广泛救助。《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始自三皇,爰暨 唐 虞 ,咸以博济加於天下。”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若夫君子将用其所学,以博济一世之人,则必曰:请之而后告也,求之而后与也,道未有不出於是者矣。”
分類:广泛救助
《國語辭典》:救度  拼音:jiù dù
使脱离痛苦的环境。《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洪肉眼不识神仙,情愿相随出家,望真仙救度弟子则个。」《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只有一条路我交你走,若出得去时,对与我娘说听,多做些功德,救度我。」
《漢語大詞典》:振穷(振窮)
救助困穷的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分類:救助困穷
《漢語大詞典》:呴沫
语出庄子·大宗师。喻指抚慰或救助。梁书·任昉传:“﹝ 刘孝标 论曰﹞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悲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輭也,曰水。”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虽邻河伯居,未肯求呴沫。”参见“ 呴湿濡沫 ”。
分類:抚慰救助
《漢語大詞典》:呴湿濡沫(呴濕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漢語大詞典》:救溺
(1).救助落水的人。吕氏春秋·举难:“救溺者濡,追逃者趋。”宋史·毕仲游传:“官非諫官,职非御史,而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犹抱石而救溺也。”
(2).引申为救助危难中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论荣贵则引 伊 周 以救溺,言亢悔则讳覆餗而不记。”参见“ 救焚拯溺 ”。
《國語辭典》: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救助陷于困境的人。《周书。卷四五。儒林传。熊安生传》:「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隋书。卷四七。柳机传》:「盖救焚拯溺,无暇从容,非朝野之愿,以至于此。」
《国语辞典》:普救  拼音:pǔ jiù
救助众生。《三国演义》第一回:「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我儿这话一些不错,如来佛一粒米能普救天下的荒年,我们就靠著他吃饭哩,替他修修大殿,还不应该么!」
分类:救助众生
《國語辭典》:煦沫  拼音:xǔ mò
口中吐沫。《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鱼以泉涸而煦沫,鸟因将死而鸣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