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8,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清扬
大帝
閤下
得年
父师
节下
阁老
尊君
贤令
行旌
尊宿
尊兄
客旅
光相
玉声
《國語辭典》:清扬(清揚)  拼音:qīng yáng
1.形容眉目开朗有神。《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引申为对人容貌神采的敬称。唐。蒋防《霍小玉传》:「今日幸会,得睹清扬。」《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拜识清扬,情逾骨肉。」
2.形容声音清亮悠扬。《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
《國語辭典》:大帝  拼音:dà dì
天帝。《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文选。左思。魏都赋》:「亿若大帝之所兴作,二嬴之所曾聆。」
《漢語大詞典》:閤下
1.古代对尊贵者的敬称。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称谈话、通信的对方。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天子﹞谓之陛下者,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閤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 韩愈 ,谨奉书尚书閤下。” 宋 欧阳修 《与杜正献公书》:“某顿首启,仲夏毒热,伏惟相公閤下,尊候动止万福。”
2.谓在屋门之下。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 廞 牙门将 涪陵 许弇 求为 巴东 监军, 杜淑 、 张粲 固执不许, 弇 怒,手杀 淑 粲 於 廞 閤下。”
《國語辭典》:得年  拼音:dé nián
享年。敬称人死之年在三十以下者。如:「他才得年二十有七,真是天妒英才。」
《漢語大詞典》:得寿(得壽)
(1).延年益寿。《孔子家语·五仪》:“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丹汁入井,是以饮水而得寿。”
(2).享年。 清 戴名世 《孙宜人墓志铭》:“明年,宜人得疾,遂不起,以正月二十八日卒,得寿六十有二。”
分類:延年益寿
《漢語大詞典》:父师(父師)
(1).即太师。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 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 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 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汉 郑玄 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
(4).对长者的尊称。汉书·叙传上:“是所望於父师矣。” 颜师古 注:“齿为诸父,尊之如师,故曰父师。”
(5).对师长的敬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尧 舜 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宋 周必大 《池阳四咏》之二:“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师。”
(6).指基督教传教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洎 元 明 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 中国 ,而其道非盛。”
《國語辭典》:节下(節下)  拼音:jié xià
1.对将帅的尊称。《南史。卷三七。沈庆之传》:「节下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空议何施?」也称为「麾下」。
2.对使臣的尊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礼异》:「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下,将言麾下,使者言节下、毂下。」
《國語辭典》:节下(節下)  拼音:jié xià
1.迫近节令的时日。多指端阳、中秋节而言。
2.正当时令的。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一家家上坟准备,准备些节下茶食。」
《國語辭典》:阁老(閣老)  拼音:gé lǎo
1.唐代称任事很久的中书、门下两省的舍人为「阁老」。后尊称宰相为「阁老」。《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
2.明、清时,称入阁办事的大学士为「阁老」。《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却说保安州父老闻知沈经历为上本参严阁老,贬斥到此。」
《國語辭典》:尊君  拼音:zūn jūn
1.尊敬国君。《管子。重令》:「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
2.称谓。尊称对方的父亲。《晋书。卷七五。王湛传》:「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既尊君在交,何久淹此?」
《漢語大詞典》:贤令(賢令)
(1).贤明的县令。汉书·沟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贤令兮为 史公 ,决 漳水 兮灌 鄴 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 清 查慎行 《喜晤蓝公漪》诗:“ 临卭 有贤令,犹足重 相如 。”亦为对县令的敬称。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贤令请起,天使将至,馆舍完备未曾?”
(2).山名。在 广东省 阳山县 北二里, 唐 韩愈 为 阳山 令,尝读书于此,有 读书岩 。又名 牧民山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广州府》
《國語辭典》:行旌  拼音:xíng jīng
本为官长出行时的旗帜,后用作对出行官员的代称。《荡寇志》第五三回:「舍下离此不远,愿请行旌小住一日,未知可否,应元欣然应诺。」
《國語辭典》:尊宿  拼音:zūn sù
1.对德尊年长者的敬称。宋。苏轼〈与杨君素书〉二首之二:「某去乡二十一年,里中尊宿零落殆尽。」
2.佛教用语。指年高德劭的高僧。唐。贾岛 送灵应上人诗:「遍参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问此公。」宋。苏轼〈书黁公诗后〉诗:「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國語辭典》:尊兄  拼音:zūn xiōng
称谓:(1)对自己兄长或同辈中年长者的敬称。《北史。卷五二。齐宗室诸王列传下。武成诸子》:「俨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所须悉官给。于南宫尝见新冰绿李,还,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无?』」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共敌军擂鼓鸣啰,谁不怕俺弟兄三个。」(2)对对方兄长的敬称。《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元年》:「林甫退,召挺之弟损之,谕以『上待尊兄意甚厚,盍为见上之策,奏称风疾,求还京师就医。』」(3)朋友间对对方的敬称。《水浒传》第五○回:「祝龙答道:『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红楼梦》第一回:「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
《國語辭典》:客旅  拼音:kè lǚ
旅行外地的人。唐。白居易〈分司初到洛中偶题六韵〉:「招呼新客旅,扫掠旧池台。」《金瓶梅》第二七回:「经商客旅,经年在外,贩的是那红花紫草,蜜蜡香茶。」
《漢語大詞典》:光相
(1).对佛像的敬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道安:“众共抽捨,助成佛像,光相丈六,神好明者。”
(2).指佛像的金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唯 长乐王 子攸 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南史·齐纪下:“ 庄严寺 有玉九子铃, 外国寺 佛面有光相, 禪灵寺 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 潘妃 殿饰。”
(3).即宝光,佛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康僧会:“舍利威神,岂直光相而已。”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凡佛光欲现,必先布云,所谓兜罗绵世界,光相依云而出,其不依云则谓之清现,极难得。”
《漢語大詞典》:玉声(玉聲)
(1).佩玉相击的声音。用以节步。礼记·玉藻:“既服,习容观玉声。” 孔颖达 疏:“既服,著朝服已竟也,服竟而私习仪容,又观容听己珮鸣,使玉声与行步相中适。”《宋书·乐志二》:“多士盈九位,俯仰观玉声。”文献通考·乐十:“故燕乐有大箜篌、小箜篌。音逐手起,曲随弦成,盖若鹤鸣之嘹唳,玉声之清越。”
(2).引申为美妙的声音。 唐 杜牧 《闺情代作》诗:“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簫管玉声微。”
(3).对他人言语的敬称。战国策·楚策二:“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 齐 ;而不与,负不义於天下。”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今大夫不辱而身见之,又出玉声以教孤,孤赖先人之赐,敢不奉教乎?”
(4).敬称他人的诗文。 唐 令孤楚 《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见寄之作》:“初瞻綺色连霞色,又听金声继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