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伏惟  拼音:fú wéi
俯身思想。是下对上的谦敬之词,多用于奏章、书信。《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文选。李密。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國語辭典》:伏望  拼音:fú wàng
俯伏而希望。为表示希望的敬辞。《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再得相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伏望明白宣示,以便分忧。」
《漢語大詞典》:伏候
俯伏等候。下对上的敬词。《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有 韩国 使命见在朝门下,愿见吾王,未敢擅便,伏候圣旨。”
《國語辭典》:大人  拼音:dà rén
1.对德高或地位尊者的称呼。《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國語辭典》:宠命(寵命)  拼音:chǒng mìng
恩命。《文选。李密。陈请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辱膺宠命,何敢多辞。」
《國語辭典》:葵藿  拼音:kuí huò
1.葵,向日葵。藿,角豆的花叶。葵、藿二者皆有向阳特性,古人用以表示臣下对君主的忠诚。《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臣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寔在陛下。」
2.思慕。宋。田锡〈泰山父老望登封赋〉:「桑榆之景方暮,葵藿之心迭倾。」
《國語辭典》:仰承  拼音:yǎng chéng
仰赖、依靠。《文明小史》第四五回:「监督仰承意旨,常常把他考在高等。」
《國語辭典》:宪台(憲臺)  拼音:xiàn tái
1.御史治事的地方。参见「御史台」条。
2.属吏对长官的尊称。《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國語辭典》:启事(啟事)  拼音:qǐ shì
1.陈述事情。《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董卓》:「召呼三台尚书以下自诣卓府启事。」《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
2.陈述事情的奏章或函件。南朝梁。沈约〈谢赐甘露启〉:「不任欣贺,谨以启事谢以闻。」
3.机关、团体或个人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或张贴在布告栏上的文字。如:「徵才启事」、「寻人启事」、「道歉启事」。
《國語辭典》:大帝  拼音:dà dì
天帝。《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文选。左思。魏都赋》:「亿若大帝之所兴作,二嬴之所曾聆。」
《國語辭典》:上司  拼音:shàng sī
1.汉时对三公的称呼。《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金精之变,责归上司。」唐。章怀太子。注:「上司谓司马也,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后泛指高官。三国魏。钟会 移蜀将吏士民檄:「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
2.上级长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们动了三学朋友去见上司,怕不打断你这老驴的腿!」《儒林外史》第一回:「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
《國語辭典》:声明(聲明)  拼音:shēng míng
1.公开解说以昭告大众。如:「声明作废」。
2.佛教谓研究语言的学问。《悉昙字记》:「梵僧自云:『少字学于先师般若瞿沙,声明文辙将尽微致。』」
《漢語大詞典》:朝上
早晨。 潘漠华 《冷泉岩》:“妻是一个尖刻的女性的典型,把丈夫当作‘农奴’,朝上日出就逼他上山野,夕时日入始准他归家。”
(1).面对上坐。《封神演义》第三六回:“ 紂王 復转下坐,朝上覿面传杯。”
(2).向上,向天空方向。
《國語辭典》:司公  拼音:sī gōng
1.上司、主管。《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知远依言至营,参司公毕,先交试拽弓。」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折:「谁想本处司公臧府尹,强娶我浑家为妻。」
2.司仪。《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司公茶酒传会,排列香案,时辰到了,司公拦门念诗赋。」
3.对道士的称呼。可分为二种:一是红头司公,承办喜事庆典、祈安求福,以寺庙为据点;一是黑头司公,帮忙丧家办理丧事,往往在自家设立神坛。
《國語辭典》:司仪(司儀)  拼音:sī yí
1.职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魏置司仪官,北齐改司仪署,隋唐沿置。
2.在典礼中赞礼及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漢語大詞典》:一状(一狀)
(1).一种形状。列子·黄帝:“ 夏桀 、 殷紂 、 鲁桓 、 楚穆 ,状貌七窍,皆同於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汉 王充 论衡·治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 唐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诗:“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2).下对上的一件呈文。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吕权 中书舍人,自丁巳三月二十五日上一状论分别邪正。”
(3).指一件诉状。《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这等上门凌辱人家,你莫説是 武城 的马快,就是 武城县 大爷,我也告你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