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引古证今(引古證今)
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引古证今,演説人情天理。”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那幸运也是缺点之处,是在总喜欢引古证今带些学究气。”
《漢語大詞典》:引古喻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引古喻今,言微理举。”
《國語辭典》:土族语(土族語)  拼音:tǔ zú yǔ
土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主要通行于大陆地区青海省互助七族自治县、民和、大通、乐都及甘肃省天祝等地区。
《国语辞典》:投戈讲艺(投戈讲艺)  拼音:tóu gē jiǎng yì
虽身在军中,仍然不废学习。「艺」文献异文作「蓺」。《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及光武皇帝受命中兴,群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蓺,息马论道。」
《國語辭典》:土伯特  拼音:tǔ bó tè
地名。为西藏Tibet的清初音译。参见「西藏」条。也译作「图伯特」。
《漢語大詞典》:图白忒(圖白忒)
清 代文献中对 西藏 及其附近地区的称谓。又作 图伯特 、 土伯特 、 退摆特 ,是 吐蕃 的音变。参见“ 图伯特 ”。
《漢語大詞典》:图伯特(圖伯特)
清 代文献中对 西藏 及其附近地区的称谓。又作 图白忒 、 土伯特 、 退摆特 ,是 吐蕃 的音变。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其旁行者自 衞藏 , 衞藏 者昔言 图伯特 。”
《漢語大詞典》:图伯特(圖伯特)
清 代文献中对 西藏 及其附近地区的称谓。又作 图白忒 、 土伯特 、 退摆特 ,是 吐蕃 的音变。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其旁行者自 衞藏 , 衞藏 者昔言 图伯特 。”
《國語辭典》:突厥文  拼音:tú jué wén
突厥、回纥等族使用的文字。基本上是一种音节文字,约由三十八到四十个符号组成。每个符号表示一个元音与辅音或双辅音。通常由右向左横写。现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留有一些碑铭与抄本。
《漢語大詞典》:文籍先生
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晋书·王沈传:“时 魏 高贵乡公 好学有文才,引 沉 及 裴秀 数於东堂讲讌属文,号 沉 为文籍先生, 秀 为儒林丈人。” 宋 司马光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到门下马问主人,文籍先生其姓 陈 。”
《国语辞典》:平头桌席(平头桌席)  拼音:píng tóu zhuō xí
普通方桌。「桌」文献异文作「卓」。《金瓶梅》第六六回:「黄真人前,大卓面定胜,吴道官稍加差小,其馀散众,俱平头卓席。」
《国语辞典》:矛盾相向  拼音:máo dùn xiāng xiàng
拿矛与盾相互敌对。比喻针锋相对。「盾」文献异文作「楯」。宋。钱易《南部新书。乙集》:「诏儒官与缁黄讲论。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
《国语辞典》:么么小丑(么么小丑)  拼音:yāo mó xiǎo chǒu
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人。「丑」文献异文作「丑」。清。钮琇《觚剩。卷六。秦觚。两大文章》:「伏惟我皇上庙算如神,兵威丕振,么么小丑,指日扫灭。」
《国语辞典》:石刻史料  拼音:shí kè shǐ liào
泛指刻在石头上的文献资料。包括碑碣、造像记、石经、壁画石像、后人的题识等。
《国语辞典》:市不豫价(市不豫价)  拼音:shì bù yù jià
商人不哄抬售价以欺骗顾客。「价」文献异文作「贾」。《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子产传》:「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
《国语辞典》:甚么东西(甚么东西)  拼音:shén me dōng xī
何等身分。通常用以斥骂鄙视他人。「甚」文献异文作「什」。《文明小史》第一一回:「他是什么东西,好大的架子!他竟同皇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