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7,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凤藻
辞源
下俚
锵洋
余辞
玉艳
祝辞
通畅
扣寂
禅草
侈丽
蹙金
艳词
雕斲
瑰词
《國語辭典》:凤藻(鳳藻)  拼音:fèng zǎo
凤,比喻珍贵华美。「凤藻」比喻文辞的美好。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谒龙旗于武帐,挥凤藻于文昌。」唐。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当挥尔凤藻,挹予霞觞,与白云老兄俱莫负古人也。」
分類:华美文辞
《國語辭典》:辞源(辭源)  拼音:cí yuán
书名。民国四年(西元1915)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综合性辞典。陆尔奎、方毅等主编,十二集,分正、续编。探求字与词的来源,故称为「辞源」。体例以单字为纲,逐字编列以其字冠首的复辞。各条多引古书作證。
《漢語大詞典》:下俚
(1).同“ 下里 ”。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 五代 罗隐 《谗书·市傩》:“儺之为名,著於时令矣。自宫禁至於下俚,皆得以逐灾邪而驱疫癘。”
(2).卑下鄙俗。亦指人或文辞之鄙陋者。 宋 岳珂 桯史·尊尧集表:“是知当时公议,虽小夫下俚,犹不愜,不特 了翁 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之奂:“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道经又有命 张良 注《度人经》勑表,其文辞絶类 宋 人之下俚者,至官秩亦然,可发一笑。”
《漢語大詞典》:锵洋(鏘洋)
亦作“ 鏘羊 ”。
(1).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 刘良 注:“鏘洋,德音也。”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
(2).金玉碰击发声。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
(3).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 唐 薛元超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
(4).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
(5).广大、盛多貌。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今吾皇播声教以鏘洋,濬恩波而浩汗。”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槧之伦,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漢語大詞典》:余辞(餘辭)
指多馀的、次要的文辞。 三国 魏 曹丕 《答辛毗等令》:“下四方以明孤款心,是也。至於览餘辞,岂余所谓哉,宁所堪哉!”
分類:次要文辞
《漢語大詞典》:玉艳(玉豔)
谓像玉一样的华美艳丽。多以形容文辞、花卉、体态等的美艳。 晋 陆云 《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惠音聿来,琼华玉艳。” 唐 李商隐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更深欲诉蛾眉敛,衣薄临醒玉艳寒。” 宋 曾巩 《送吴秀才》诗:“梅花向今独已寒,玉艳都占春风间。”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祝发》:“只图伊珠还剑合,儘抛他玉艳金辉。”
《漢語大詞典》:祝辞(祝辭)
(1).向神灵谢过祈福。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三年秋,太后体不安,左右忧惶,祷请祝辞,愿得代命。”
(2).祷告鬼神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楚辞·招魂,可谓祝辞之组丽也。”金史·礼志四:“夫祭有祝辞,本告神明。”
(3).致祝贺之词。亦指祝贺词。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巴金 《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大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 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要求‘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國語辭典》:通畅(通暢)  拼音:tōng chàng
流通顺畅。如:「小华现在的作文写得很通畅了。」三国魏。曹植〈静思赋〉:「性通畅,以聪惠。」
《漢語大詞典》:扣寂
谓构思而发为文辞的思维活动。后因用指作文赋诗。语本 晋 陆机 《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扣寂豁烦襟,皇天照嗟嘆。” 杨伦 笺注:“扣寂,谓赋诗也。” 唐 杨巨源 《赠从弟茂卿》诗:“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禪智。” 唐 刘知几 史通·五行志错误:“斯岂非乌有成説,扣寂为辞者哉!”
《漢語大詞典》:禅草(禪草)
指 汉 司马相如 的《封禅文》。 相如 善文辞,病笃, 武帝 遣使往取其书而 相如 已死,家中仅有遗札一卷言封禅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唐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诗:“禪草迴中使,生芻引弔宾。” 明 徐夜 《坐放鹤亭》诗:“书无禪草逢当世,祠有贤名擅此山。” 明 皮元素 《溪上卧病》词:“想 临邛 病豪,渴犹未消,説什么封书禪草。”
《漢語大詞典》:侈丽(侈麗)
(1).奢侈华丽。北史·房彦谦传:“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 唐 李翱 《送冯定序》:“其风侈丽奢豪,羇人易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潍水狐:“越日,翁折柬报居停之礼,供帐饮食,备极侈丽。”
(2).美丽;艳丽。 宋 曾巩 《雪咏》:“顿惊宇宙内,侈丽皆天成。”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八:“其人不愿为官,后房声色侈丽,自奉养至厚。”
(3).指文辞华丽。周书·庾信传论:“ 曹 、 王 、 陈 、 阮 ,负宏衍之思,挺栋干於 邓林 ; 潘 、 陆 、 张 、 左 ,擅侈丽之才,饰羽仪於凤穴。”参见“ 侈丽閎衍 ”。
《漢語大詞典》:侈丽闳衍(侈麗閎衍)
华丽繁富。多用以指文辞。汉书·艺文志:“其后 宋玉 唐勒 , 汉 兴, 枚乘 司马相如 ,下及 扬子云 ,竞为侈丽閎衍之词,没其风諭之义。” 清 纳兰性德 《赋论》:“ 相如 之词虽称侈丽閎衍,失讽諭之义……后世以俳优目相如之词者,非也。”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章第十三节:“由于两 汉 辞赋的发展,这种侈丽闳衍之辞的写作技巧,给当时文人以一种新的启发。”
《國語辭典》:蹙金  拼音:cù jīn
一种刺绣的方法。用撚紧的金线绣衣,而绉缩其线纹。唐。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也称为「撚金」。
《漢語大詞典》:艳词(豔詞)
亦作“ 艳辞 ”。亦作“艷词”。
(1).艳丽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甘意摇骨体,艳词动魄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曹植 词赋……及其弊也,则採摘艳辞,纤冶伤雅。”
(2).常指描写情爱的诗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三:“ 和鲁公 凝 有艷词一编,名《香奩集》。”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夫古声诗之义不传,而艳词丽曲譁於民间,此最教化者之所禁也。”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詹天游》:“ 詹天游 以艳词得名。”
(3).情话;浮艳轻薄的话。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 蜀 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徐光溥 坐以艳辞挑 前蜀 安康长公主 ,丁酉罢守本官。”
《漢語大詞典》:雕斲(彫斲)
亦作“ 雕斵 ”。亦作“ 雕斫 ”。
(1).刻削。 南朝 梁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斵,为君堂上琴。”周书·武帝纪下:“雕斵之物,并赐贫民。” 清 吴伟业 《归云洞》诗:“归云何孱颜,雕斲自太古。”
(2).刻意修饰文辞。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斵,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是未经雕斲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
(3).犹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彫斲:1.雕琢,镂刻。北史·周纪下·武帝:“其路寝、 会义 、 崇信 、 含仁 、 云和 、 思齐 诸殿等,农隙之时,悉可毁撤。彫斲之物,并赐贫人。缮造之宜,务从卑朴。”斲,一本作“ 斵 ”。
(2).引申指矫饰。 宋 王安石《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三岁依门下,千秋叹道东,经营惭小技,彫斲冀良工。”
《漢語大詞典》:瑰词(瑰詞)
亦作“ 瑰辞 ”。亦作“瓌辞”。 瑰丽的文辞。 汉 崔瑗 《河间相张平子碑》:“瓌辞丽説,奇技伟艺。” 唐 张九龄 《故襄州刺史靳公遗爱铭》:“倜儻大节,磊落瑰词。”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陶鎔 屈 宋 入大雅,挥洒日月成瑰词。”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故有常语尽雅,毕才技以造瑰辞,犹几不及俗者, 唐 世 颜师古 、 许敬宗 之伦是也。”
分類:瑰丽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