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394,分627页显示 上一页 253 254 255 256 257 259 260 261 262 下一页
李晔(庙号 昭宗、唐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圣穆景文孝帝 名 杰 敏 寿王 )
杨注(字 文台 )
张文蔚(字 右华 )
黄文靖
朱友文(字 德明 名 康勤 博王 )
殷文圭( 汤文圭 字 表儒 桂郎 )
翁承赞(字 文尧、文饶 号 狎鸥翁 行第 十九 琅琊王、闽王 )
卢文纪(字 子持 )
白文珂(字 德温 晋国公 )
皮光业(字 文通 贞敬 )
唐文扆
张文礼( 德明 )
冯道(字 可道 号 长乐老 燕国公、瀛王、始平郡公 文懿 )
张𧏖(字 象文 )
其它辞典(续上)
刘守文(别称 留后 )李晔(庙号 昭宗、唐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圣穆景文孝帝 名 杰 敏 寿王 )
杨注(字 文台 )
张文蔚(字 右华 )
黄文靖
朱友文(字 德明 名 康勤 博王 )
殷文圭( 汤文圭 字 表儒 桂郎 )
翁承赞(字 文尧、文饶 号 狎鸥翁 行第 十九 琅琊王、闽王 )
卢文纪(字 子持 )
白文珂(字 德温 晋国公 )
皮光业(字 文通 贞敬 )
唐文扆
张文礼( 德明 )
冯道(字 可道 号 长乐老 燕国公、瀛王、始平郡公 文懿 )
张𧏖(字 象文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7 【介绍】: 唐末五代梁深州乐寿人。刘仁恭子。唐昭宗光化初袭取沧州,自称留后,昭宗诏为沧海军节度使。攻魏州,为梁将李思安所败。后梁开平元年,父为弟刘守光所囚,守文率兵往讨,兵败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7—904 【介绍】: 即唐昭宗。唐朝皇帝。懿宗第七子。初名杰,改名敏,又改现名。初封寿王。僖宗文德元年,宦官杨复恭拥立为皇太弟,旋即帝位。时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相争,各结藩镇为援。天复元年,全诲劫帝走凤翔,依节度使李茂贞。崔胤引宣武节度使朱温攻之。三年,茂贞杀全诲,与温和解,帝乃复还长安,杀宦官七百余人。然凡事受制于温,又被逼迁都洛阳,旋为温所杀。在位十六年,谥圣穆景文孝皇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7—904 即唐昭宗。初名杰,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封寿王。僖宗乾符中,授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文德元年(888),立为皇太弟,改名敏,旋即帝位。天祐元年(904),为朱全忠劫持至洛阳。同年八月,为全忠所杀。谥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昭宗纪》、《唐诗纪事》卷二、《书史会要》卷五。晔攻书好文,能诗善词,亦好书法。《全唐诗》存断句1联、词4首。全唐文·卷九十
帝讳煜。懿宗第七子。咸通八年生。十三年四月封寿王。名杰。乾符四年遥镇幽州。文德元年立为皇太弟。改名敏。翌日即位。改今名。大顺元年正月。上尊号圣文睿德光武宏孝皇帝。天祐元年。朱全忠逼迁于洛阳。遂被弑。在位十六年。年三十八。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同州冯翊人,家于苏州,字文台。杨严子。僖宗中和二年进士。昭宗朝,累官考功员外郎、刑部郎中,寻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天祐元年,召充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二年,以兄涉为相,避嫌,罢学士,守户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8 【介绍】: 唐末五代时河间人,字右华。唐昭宗乾宁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柳璨专权纵暴,杀裴枢等七人,蔓引朝士,辄加诛杀,文蔚极力解之,乃止。后梁太祖立,仍为相。梁初制度多其裁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1 【介绍】: 五代时金乡人。少从黄巢起事,后归朱温,任指挥使,从攻黄巢,克蔡州,定兖、郓,又屡败晋人,擒蕃将百余。累迁蔡州刺史、左龙骧使。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从太祖北征,因阅马得罪,被诛,诸将惜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 【介绍】: 后梁太祖朱温养子,字德明。本名康勤。美风姿,好学。太祖以友文为度支盐铁制置使,供军实。太祖即位,封博王,留守东都。乾化二年,朱友圭杀太祖,友文亦为其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陈州西华人,字表儒。唐昭宗乾宁五年进士。后仕吴,杨行密时累官翰林学士。笃于学,砚为之穿。有《登龙集》、《从军稿》、《笔耕》、《冥搜集》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殷,宋时避讳改为汤。字表儒,小字桂郎,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昭宗乾宁五年(898),朱全忠表荐登进士第,寻为裴枢宣谕判官。后投启公卿间,触全忠怒。经宋、汴时,全忠遣吏捕之而不及。后与康耕、杨夔、王希羽等人同为田頵幕客,颇受器重。天复三年(903),頵为杨行密所灭,遂事行密,为淮南节度掌书记。武义元年(919),杨隆演称帝,以文圭为翰林学士。仕终左千牛卫将军。生平见《唐摭言》卷九、《新唐书·田頵传》、《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一〇。文圭工诗善文,有名于时。辛文房云“唐季文体浇漓……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唐才子传》)。著述甚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殷文圭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尚著录有《登龙集》15卷、《冥搜集》20卷、《笔耕词》20卷等,均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唐诗汇评
殷文圭,生卒年不详,字表儒,小字桂郎,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少居九华山,苦学,砚底为之成穴。乾宁五年(898),因朱全忠荐进士及第,为汴州宣谕使裴枢判官。南归。时宁国节度使田頵雅重儒士,与杜荀鹤、康骈、杨夔等均为頵上客。頵为置田宅,迎养其母。天复三年(903),頵败,又事淮南杨行密父子,为掌书记。武义元年(919),拜翰林学士。或云终左千牛卫将军。有《登龙集》十五卷,又《冥搜集》、《笔耕词》、《从军稿》、《镂冰集》各二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八
文圭。陈州西华人。乾宁中及第。为裴枢宣谕判官。后依宁国节度使田頵。頵死。事吴先主。掌书记。武康元年拜翰林学士。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五代时莆田人,字文尧,一作福清人,字文饶,号狎鸥翁。唐昭宗乾宁三年进士,又擢弘词科。初为京兆府参军。天祐中以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为闽王。后梁太祖开平中复为闽王册礼副使。寻擢福建盐铁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后依审知,遂为闽相,卒。工诗,有《昼锦》、《弘词》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文尧,排行十九,自号狎鸥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昭宗乾宁三年(896)登进士第。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光化三年(900),授右拾遗。天祐元年(904)为册礼使,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后拜谏议大夫。后梁开平三年(909),封王审知为闽王,承赞复为册礼副使。寻擢右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留相闽。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三、《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卷九五。承赞工诗,尤以《题槐》、《访建阳马驿僧亚齐》诗著名。辛文房称其诗“高妙”(《唐才子传》卷一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翁承赞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全唐诗续拾》补6首。唐诗汇评
翁承赞,生卒年不详,字文尧,晚年自号狎鸥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乾宁三年(896)登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先府参军。天祐元年,昭宗册福州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琅琊郡王,承赞以右拾遗为册礼使。返命,迁户部员外郎、谏议大夫。后梁开平三年,梁太祖册封王审知为闽王,以承赞为册礼副使。寻官守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遂依王审知,审知以为相。卒。能诗,与黄滔友善。有《翁承赞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承赞工诗,体貌甚伟,且诙谐,名动公侯……尝奉使来福州,见友僧亚齐,赠诗云:“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见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应笑乘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他诗高妙你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51 【介绍】: 五代时京兆万年人,字子持。形貌魁伟,语音高朗。后唐末帝时择相,书清望达官数人姓名,投琉璃瓶中,以箸挟之,首得文纪之名,即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晋时为吏部尚书,太子少傅,迁太子太傅。后汉时转太子太师,致仕。北周建国,即拜司空于家,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6—951 字子持,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梁时累官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后唐明宗时,任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于邺为其所辱,自经死,坐贬石州司马。长兴末,累擢太常卿。末帝清泰元年(934),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晋时,罢为吏部尚书,迁太子少傅。后汉时,转太子太师。后周建国,拜司空。广顺元年(951)卒。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文纪字子持。京兆万年人。少举进士。事梁为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后唐明宗时为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末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祖入立。罢为吏部尚书。累迁太子少保致仕。周祖入立。即拜司空于家。卒年七十六。赠司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54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字德温。仕后唐累官代州刺史兼蕃汉马步都部署。入后汉,官至西京留守、河南尹。后周太祖即位,加兼中书令。世宗时,封晋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襄阳人,字文通。皮日休子。美容仪,善谈论。钱镠辟为幕府,累署浙西节度推官。曾奉使于后梁,报聘淮南。及吴越建国,拜丞相。卒年六十七,谥贞敬。有《皮氏见闻录》。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7—943 字文通,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生于苏州(今属江苏)。皮日休之子。为吴越武肃王钱镠浙西节度推官。吴越天宝九年(916),出使后梁,梁均王特赐其进士及第,且赐秘书郎。迁右补阙内供奉,寻兼两浙观察度支使。后晋天福二年(937),为吴越国宰相。八年卒,谥贞敬。生平事迹散见《吴越备史》卷三、《资治通鉴》卷二六九、卷二八一、《十国春秋》本传。光业能诗,尤工文。计有功称其文“辞文宏赡”(《唐诗纪事》卷六四)。著有《皮氏见闻录》13卷、《妖怪录》5卷等,均佚。《全唐诗》存断句2,《全唐诗续拾》补2句。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八
光业字文通。世为襄阳竟陵人。父日休。唐末为苏州军事判官。遂家焉。吴越武肃王辟置幕府。累署浙西节度推官。天宝九年使梁。梁特赐光业进士及第。仍赐秘书郎。授右补阙内供奉使。还兼两浙观察使。文穆王袭位。命知东府事。天福二年国建。拜丞相。八年卒。年六十七。谥贞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8 【介绍】: 五代时宦官。事前蜀王建,为内飞龙使,与宰相张恪朋比。讽格劝立王衍为太子。毛文锡、庾传素被贬逐,文扆亦预有力。时建年老昏耄,文扆典禁兵,参预机密,事无大小,皆取决于手。建疾,文扆以兵入宿卫,谋去诸大臣。事败,贬眉州刺史,寻削官流雅州。衍嗣位,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1 【介绍】: 五代时燕人。狡诈凶狠。初事刘仁恭为裨将。后从刘守文至沧州,乘间据城为乱,及败,投王镕。自言有将才,镕收为义男,赐姓,名德明,每令将兵。寻杀镕父子,自为留后。以事上闻,兼要节旄。后唐庄宗初纳之,及闻其蓄异志,遣师讨之,惊悸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2—954 【介绍】: 五代时瀛州景城人,字可道。好学能文。唐末,事刘守光。守光败,事河东监军张承业。承业重其文章,后梁时,荐于李存勖(后唐庄宗),为太原掌书记。后唐建立,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明宗即位,拜端明殿学士,官至宰相。入后晋,仍为宰相。契丹灭后晋,道事契丹为太傅。后汉、后周时均为太师。道历事四朝与契丹,未尝谏诤。自号长乐老,有《长乐老叙》。后唐至后周间,曾主持校定《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监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2—954 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河间东)人。唐末为刘守光幽州掾。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明宗天成元年(926),拜端明殿学士,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改门下侍郎,户部、吏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加尚书左仆射。末帝立,出为同州节度使,入为司空。后晋时,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少帝时,进封燕国公。后又历仕契丹、后汉、后周。广顺初,拜太师兼中书令。显德元年(954)卒。追封瀛王,谥文懿。道历事四朝,在相位20余年,生平见新、旧《五代史》本传。道好学能文,暇时唯以披诵吟讽为事。《旧五代史》谓其文“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吴处厚称其“诗虽浅近而多谙理”(《青箱杂记》卷七)。《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冯道集》6卷、《河间集》5卷、《诗集》10卷,今皆佚。《全唐诗》存诗5首及断句若干,《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1。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天祐中事刘守光为幽州掾。历晋王从事。后唐同光中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明宗入洛。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始平郡公。末帝嗣位。出为同州节度使。拜司空。晋灭唐。又事晋。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进鲁国公。少帝朝加太尉。进燕国公。罢为匡国节度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又事契丹。为太傅。汉祖立。又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又事周。广顺初拜太师中书令。显德元年卒。年七十三。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谥文懿。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族望清河(今属河北),家居江南。初累举不第,昭宗乾宁二年(895)始登进士第。释褐为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后仕前蜀为膳部员外郎。王衍时任金堂令。时王衍与徐太后游大慈寺,见壁间题有其“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回风聚落花”之句,颇赏爱之。𧏖又献诗200首,衍将召为知制诰,然为内侍宋光嗣所阻。生平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七〇、《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卷四四。𧏖尝游塞北,赋《登单于台》诗,有句云“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胡应麟评此云:“唐诗之壮浑者,终于此”(《诗薮》杂编卷四)。辛文房称“馀诗皆佳,各有意度,过人远矣”(《唐才子传》卷一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张𧏖诗集》2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