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传跸(傳蹕)
古代皇帝出行先清道,断绝行人往来,称传跸。 汉 卫宏 汉官旧仪卷上:“﹝皇帝﹞出殿则传蹕,止人清道。”
《漢語大詞典》:梗绝(梗絶)
阻断,断绝。 唐 罗隐 《谗书·圣人理乱》:“ 仲尼 之生也,源流梗絶, 周 室衰替。”明史·武宗纪:“自畿辅迄 江 、 淮 、 楚 、 蜀 ,盗贼杀官吏, 山东 尤甚,至破九十餘城,道路梗絶。” 清 陈维嵩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词:“关河梗絶书难达,何日相逢?”
分類:阻断断绝
《漢語大詞典》:绝端
1.断绝端绪。《楚辞·九辩》:“欲寂漠而絶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朱熹 集注:“絶端,谓灭其端绪,不使人知也。” 晋 陆机 《于承明作与士龙》诗:“怀往欢絶端,悼来忧成绪。”
2.极端。 郭沫若 《今昔集·世界大战的归趋》:“这是一次绝端的冒险,是以国家民族的生存作为孤注一掷的暴举。”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二二:“这虽是绝端的例子,但在文字工具及基本知识方面没有相当的准备而即贸贸然出外留学,这样的不经济,确是无可讳言的事实。”
《國語辭典》:守孝  拼音:shǒu xiào
父母或至亲死亡的一定期限内停止交际、娱乐,以示哀悼。《红楼梦》第五四回:「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没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走走守孝。」《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从此就在家里守孝,三年服满。」
《國語辭典》:断念(斷念)  拼音:duàn niàn
断绝心中欲念。如:「他在看破世间红尘后,决定断念出家修行。」
《國語辭典》:断交(斷交)  拼音:duàn jiāo
1.与人断绝交往。如:「昨天老王因细故而与小陈断交了。」
2.国家与国家中止正式外交关系。如:「在得不到善意的回应下,政府不排除与该国断交。」
《国语辞典》:断粮(断粮)  拼音:duàn liáng
粮食断绝。《三国演义》第二回:「朱俊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俊不许。」
分类:粮食断绝
《國語辭典》:断种(斷種)  拼音:duàn zhǒng
1.灭种。《齐民要术。卷六。养羊》:「母皆瘦死,羔小未能独食水草,寻亦俱死,非直不滋息,或能灭群断种矣。」
2.断绝后嗣。《通俗编。伦常》引《大智度论》:「世人有子,若不继绍,则名断种,为最可耻。」
《漢語大詞典》:顿夺(頓奪)
谓违反情理地强行断绝。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顿夺其当年,所以超升潜行,协於神明,福德彰於后身,岂能见其所得哉。”
《漢語大詞典》:壅绝(壅絶)
阻塞断绝。《楚辞·九辩》:“愿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絶而不通。”北齐书·斛律金传:“十二月, 周 遣将围 洛阳 ,壅絶粮道。”
分類:阻塞断绝
《漢語大詞典》:县绝(縣絶)
(1).悬系之绳断绝。左传·文公十年:“ 子西 縊而县絶。” 杨伯峻 注:“县同悬。其所繫之绳断,故得不死。”
(2).相差极远。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皇后轝驾,侍从甚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 许后 时县絶矣。” 明 徐渭 《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 飞燕 、 玉环 ,纤穠县絶,使两主易地,絶不相入,令妙於鉴者从旁睨之,皆不妨於倾国。”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周官二“夫人致礼”:“因矦伯之六壶六豆六籩上半闕坏而成八字,则与上公同,於是学者疑子男四壶四豆四籩大相县絶,遂臆改为六矣。”
《漢語大詞典》:绝区(絶區)
1.指道路断绝之险地。文选·枚乘〈七发〉:“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絶区兮临迴溪。” 李周翰 注:“絶区,谓危絶之地。”
2.极边远地区。 南朝 宋 颜延之 《白鹦鹉赋》:“有白鸚鵡焉,被素履玄,性温言达,九译絶区,作玩天府。”
《漢語大詞典》:埽轨(埽軌)
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后汉书·杜密传:“闭门埽轨,无所干及。” 李贤 注:“轨,车迹也。言絶人事。” 清 徐乾学 《纳兰君墓志铭》:“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輒避匿。”
《漢語大詞典》:断市(斷市)
谓某种货物在市场上断绝。《新民晚报》1985.9.30:“ 上海 今秋的花鸟虫鱼市场,出现了一个断市已久的热门品种,问津者络绎不绝,就是蟋蟀。”
《漢語大詞典》:灭祀(滅祀)
断绝宗庙祭祀。指朝代灭亡。 唐 储光羲 《贻余处士》诗:“ 吴王 昔丧元, 隋帝 又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