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玄壤
(1).北方地区。北史·裴仲规传:“陛下弃彼玄壤,来宅紫县。” 唐 李邕 《春赋》:“廓视听於玄壤,脱飞騖於焚莱。”
(2).指地府。梁书·文学传下·谢几卿:“若令亡者可知,寧不縈悲玄壤,悵隔芳尘。” 北周 庾信 《伤心赋序》:“奄然玄壤,痛何如之。”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墓碑》:“我作铭诗并以慰公,使不幸而为 屈 贾 ,其何以释玄壤之遗恫。”
《漢語大詞典》:朔管
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文选·谢庄〈月赋〉:“聆皐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李善 注:“朔管,羌笛也。” 吕向 注:“朔管,谓北胡之笛也。” 唐 王维 《送怀州杜参军赴京选集序》:“寂寥孤城,惆愴朔管。” 唐 温庭筠 《觱篥歌》:“黑头丞相九天归,夜听飞琼吹朔管。”
《漢語大詞典》:瓠种(瓠種)
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用葫芦制成的播种工具。俗称点葫芦。主要用于谷类和豆类作物的点播。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一:“瓠种,窍瓠贮种,量可斗许。乃穿瓠两头,以木箄贯之,后用手执为柄,前用作觜,泻种於耕壠畔,随耕随泻,务使均匀。”
《漢語大詞典》:炎国(炎國)
犹南国。指我国南方地区。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 闽 外水乡, 鄣 表炎国。” 南朝 宋 鲍照 《瓜步山揭文》:“北眺毡乡,南晒炎国。”
《漢語大詞典》:攒树(攢樹)
古代传说中的东方地名。
《漢語大詞典》:五野
中央与四方地域。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五野之丰登时至,四方之战斗声销。”
《漢語大詞典》:旃毳
(1).指鸟兽毛制成的衣服。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其民虽瘃堕寒冽,非旃毳不御,然有衣服染绩矣。”
(2).指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住毡帐衣毳衣、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二:“遐荒旃毳仰陶甄,筐篚微忱切下臣。”
《漢語大詞典》:反户
古代南方地名。《淮南子·墬形训》:“南方曰 都广 ,曰 反户 。” 高诱 注:“言其在乡日之南,皆为北乡户,故反其户也。”
《漢語大詞典》:北翟
即北狄。翟,同“ 狄 ”。古代泛指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 清 顾炎武 《京口》诗之二:“ 东吴 北翟战争还,天府神州百二关。”
《漢語大詞典》:炎庭
南方地区。《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之二》:“出温谷,迈炎庭,跨西汜,过北溟。”
《漢語大詞典》:蛮茶(蠻茶)
南方地区所产的茶叶。 宋 范成大 《食罢书字》诗:“捫腹蛮茶快,扶头老酒中。”自注:“蛮茶出 修仁 ,大治头风。”按, 修仁 在今 广西 。
《國語辭典》:诱敌深入(誘敵深入)  拼音:yòu dí shēn rù
引诱敌人深入对己有利的地区。如:「我军伪装撤退,目的是在诱敌深入,以便一举歼灭敌军。」《宋史。卷三七九。列传。胡松年》:「向在淮南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于淖,无得解者,金人至今胆落。」
《国语辞典》:红山文化(红山文化)  拼音:hóng shān wén huà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内蒙古赤峰市郊区红山后发现,故称为「红山文化」。分布范围辽阔,东起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主要特徵是红地黑彩陶器和压印的字纹陶器,并有多种石制农具和细石器工具。
《國語辭典》:不论秧子(不論秧子)  拼音:bù lùn yāng zi
北平方言。指不因对方的地位而有所顾忌或惧怕。如:「管他是谁,也得较量较量,我可不论秧子!」
《漢語大詞典》:炳灵寺石窟(炳靈寺石窟)
中国 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 甘肃省 永靖县 西南35公里的 小积石山 中。炳灵为藏语译音,是“十万佛”之意。现存主要窟龛集中在 下寺沟 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 佛爷台 、 洞沟 、 上寺 等处,也有零星的窟像和壁画。较完整的窟龛共有195个。遗存的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躯,壁画900余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石碑1通,墨书或刻石纪年铭文6处。第169窟中的“ 西秦 建弘 元年”造像题铭,是目前全国石窟中最早的题记。据文献和洞窟发愿文记载,开窟始于 西秦 , 北魏 、 北周 、 隋 、 唐 诸代续有建造。 宋 、 西夏 、 元 、 明 各代,也有修建活动。 明 以后逐渐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