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集枯
一吷
嫫与施
蓬心
少施
武昌柳
西子比西湖
西子扁舟
苧罗山
词典
施行
施行
西施
施设
不施
设施
典故
相关人物
优施


《国语》卷八《晋语二》
「骊姬告优施曰:『君既许我杀太子而立奚齐矣,吾难里克,奈何!』优施曰:『吾来里克,一日而已。子为我具特羊之飨,吾以从之饮酒。我优也,言无邮。』骊姬许诺,乃具,使优施饮里克酒。中饮,优施起舞,谓里克妻曰:『主孟啖我,我教兹暇豫事君。』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三国吴·韦昭注:「集,止也。苑,茂木貌。己,里克也。喻人皆与奚齐,己独与申生。」

例句

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 柳宗元 感遇二首之一

典故
一吷
 
剑头微吷

相关人物
惠施


《庄子》杂篇·卷八下《则阳》
「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唐·成玄英疏:「嗃,大声;吷,小声也。夫吹竹管,声犹高大;吹剑环,声则微小。唐尧俗中所誉,若于晋人之前盛谈斯道者,亦何异乎吹剑首声,曾无足可闻也!」

例句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 韩愈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

典故 
嫫母姿
 
嫫母貌
 
嫫与施

相关人物
嫫母


《荀子·赋篇》~598~
琁、玉、瑶、珠,不知佩也,杂布与帛,不知异也。闾娵子奢,莫之媒也;嫫母力父,是之喜也。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曷维其同!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
「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东汉·高诱注:「嫫母,古之丑女,而行贞正,故曰有所美。」
《昭明文选》卷五十一〈论一·四子讲德论〉
文学曰:「何为其然也?昔宁戚商歌以干齐桓,越石负刍而寤晏婴,非有积素累旧之欢,皆涂觏卒遇,而以为亲者也。故毛嫱西施,善毁者不能蔽其好;嫫姆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苟有至道,何必介绍?」

例句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于濆 苦辛吟

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吕岩 题广陵妓屏二首之一

何殊嫫母颜,对彼寒塘月。 孟郊 投所知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白居易 杏园中枣树

若教嫫母临明镜,也道不劳红粉施。 郑谷 闲题

典故
相关人物
惠施
 
庄子


《庄子》内篇·卷一上《逍遥游》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唐·成玄英疏:「蓬,草名,拳曲不直也。……而惠生既有蓬心,未能直达玄理,故妄起掊击之譬,讥刺《庄子》之书。」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向秀云:「蓬者短不畅,曲士之谓。」

典故
少施

相关人物
孔子
 
少施氏


《礼记注疏》卷四十三〈杂记〉~755~
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东汉·郑玄注:「贵其以礼待已,而为之饱也。时人倨慢若季氏,则不以礼矣,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

例句

法味已同香积会,礼容疑在少施家。 权德舆 惠上人房宴别

典故 
武昌种柳
 
武昌见移
 
陶公柳

相关人物
夏施
 
陶侃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政事〉~79~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曰:「侃练核庶事,勤务稼穑,虽戎陈武士,皆劝厉之。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欢喜慰赐;若他所得,则呵辱还之。是以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营种柳,都尉夏施盗拔武昌郡西门所种。侃后自出,驻车施门,问:『此是武昌西门柳,何以盗之?』施惶怖首伏,三军称其明察。」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78~
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

简释

陶公柳:咏柳,或喻军纪严明。宋苏轼《游武昌寒溪西山寺》:“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


例句

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典故
西子比西湖
 
西湖比西子

相关人物
西施


《苏轼诗集》卷九〈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典故
西子扁舟

相关人物
西施


《吴地记》
《越绝书》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典故
苧罗山

相关人物
勾践
 
西施
 
郑旦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二年〉~28~
十二年,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国中得苧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元·徐天祜注引《会稽志》:「苧罗山在诸暨县南五里。」

例句

此去若逢花柳月,栖禅莫向苧萝山。 施肩吾 送僧游越

《國語辭典》:施行  拼音:shī xíng
1.法令公布后,经过一定期间而见诸实施,即使法令发生效力。
2.执行、实践。《文选。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可蠲复近墓五家,长给洒扫,便可施行。」《红楼梦》第五五回:「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
《漢語大詞典》:施行
逶迤斜行。 宋 陆游 《晚游东园》诗:“药瓢藜杖合施行,独往山林已歃盟。”
分類:逶迤斜行
《國語辭典》:西施  拼音:xī shī
1.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苧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也称为「西子」、「先施」。
2.绝色美女的代称。《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3.比喻落花。唐。李商隐 景阳井诗:「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唐。韩偓 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漢語大詞典》:施设(施設)
(1).实施;实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吴起 《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当天子新即位,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举事,宜必施设。”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清 戴名世 《承德郎工部屯田刘公墓志铭》:“自是益大肆其力於学……经世有用之学无所不贯穿,惜不得尽见之施设,而所施设一二未足以尽公之志也。”
(2).安排;措置;措施。汉书·尹翁归传:“会 田延年 为 河东 太守,行县至 平阳 ,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延年 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閲数十人,次到 翁归 ,独伏不肯起,对曰:‘ 翁归 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朕以比来郡守因循,故令至京师,亲问其施设优劣,将行黜陟。” 明 李东阳 《明故罗公墓志铭》:“方将大有施设,时已沾疾。”
(3).陈设;布置。南史·恩倖传·阮佃夫:“中书舍人 刘休 尝诣之,遇 佃夫 出行,中路相逢,要 休 同反。就席便命施设,一时珍羞,莫不毕备。” 唐 康骈 剧谈录·李相国宅:“既而延入小斋,不甚高敞,四壁施设,皆古书名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乃自开一房,其间施设幡像,有板壁遮以幕。”
(4).犹施展。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盖或得其位而无其才,有其才而无其时者多矣。丈人才位如此,而又当有为之时,是天付之全,而使施设才业之秋也。”
《漢語大詞典》:不施
不见施用。 唐 韩愈 《贞耀先生墓志铭》:“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不简慢。施,通“ 弛 ”。《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 刘宝楠 正义:“不施, 汉 石经同。释文作‘不弛’。施、弛二字,古多通用……此文不施,即‘不弛’假借。 郑 注《坊记》云:‘弛,弃忘也。’”
《國語辭典》:设施(設施)  拼音:shè shī
1.规划施行。《淮南子。兵略》:「夜则多火,晦冥多鼓,此善为设施者也。」
2.设备。如:「交通设施」、「公共设施」。
《漢語大詞典》:集枯
谓遭到冷遇。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洪文襄公:“自国初 洪文襄公 入相后,公以 南安 籍,专拜 泉 馆同乡,而 漳 馆人遂不通謁。彼时 泉 馆人,无论京宦公车,无不所求輒遂,攸往咸宜,而 漳 馆大有集枯之感。”参见“ 集苑 ”。
分類:冷遇
《漢語大詞典》:集苑
亦作“ 集菀 ”。 春秋 时, 晋献公 宠幸 骊姬 ,人多向 骊姬 之子 奚齐 。惟独大夫 里克 仍亲近不得势的太子 申生 。 优施 于是作歌讽喻之。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於苑,己独集於枯。” 里克 笑曰:“何谓苑?何谓枯?” 优施 答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 里克 遂中立,不助 申生 。 韦昭 注:“集,止也。苑,木茂貌。己, 里克 也。”见国语·晋语二。后遂以“集苑”喻趋炎附势。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固无心於集苑,而有力於嘘枯。” 清 顾有孝 《和陶寄毛子晋》:“集菀实可贱,进德我所欣。”
《國語辭典》:嫫母  拼音:mó mǔ
古时的丑女,黄帝的第四妃子。参见「方相氏」条。
分類:黄帝四妃
《漢語大詞典》:蓬心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成玄英 疏:“蓬,草名。拳曲不直也……言 惠生 既有蓬心,未能直达玄理。”比喻知识浅薄,不能通达事理。后亦常作自喻浅陋的谦词。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唐 独孤授 《运斤赋》:“蒿目犹视,蓬心自师。”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倘若是蓬心不称如花貌,也教我金屋难藏没字碑。”
《漢語大詞典》:武昌柳
晋书·陶侃传:“﹝ 侃 ﹞尝课诸营种柳,都尉 夏施 盗官柳植之於己门。 侃 后见,驻车问曰:‘此是 武昌 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施 惶怖谢罪”。后泛称杨柳为“武昌柳”。 唐 孟浩然 《泝江至武昌》诗:“行看 武昌 柳,髣髴映楼臺。”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诗:“缘忧 武昌 柳,遂忆 洛阳 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别》词:“折尽 武昌 柳,掛席上 瀟湘 。”
分類: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