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五里仙雾
 
五里公超雾
 
五里无因雾
  
作雾楷
 
公超雾
 
张楷雾
 
华阴学雾

相关人物
张楷


《后汉书》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子)张楷〉~243~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桓帝即位,优遂行雾作贼,事觉被考,引楷言从学术,楷坐系廷尉诏狱,积二年,恒讽诵经籍,作《尚书注》。后以事无验,见原还家。建和三年,下诏安车备礼聘之,辞以笃疾不行。年七十,终于家。子陵。

简释

五里仙雾:指仙境。唐李益《华阴东泉同张处土诸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

五里雾:指大雾或仙术。宋钱惟演《致斋太一宫》:“楼迷五里雾,坛烛九枝灯。”


例句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李商隐 圣女祠

五里无因雾,三秋只见河。 李商隐 镜槛

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 李益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國語辭典》:无因(無因)  拼音:wú yīn
1.没有原因。唐。王昌龄〈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弦悲岂无因。」《红楼梦》第五八回:「或呈告无据,或举荐无因,种种不善,在在生事,也难备述。」
2.没有门路、办法。《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只因赴选长安,流落外里,而今盘缠阙乏,无因得回乡故。」
《漢語大詞典》:无因白故(無因白故)
方言。无缘无故。 老舍 《骆驼祥子》九:“你又没拉着车,怕他干吗?他还能无因白故的把谁的××咬下来?”
《国语辞典》:无因管理(无因管理)  拼音:wú yīn guǎn lǐ
法律上指未受委任并无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
《國語辭典》:无端(無端)  拼音:wú duān
1.没有起点和终点。《淮南子。主术》:「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
2.没来由。唐。李商隐 为有诗:「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三国演义》第九回:「董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王允谋杀。」
3.无故肆虐。宋。杨万里〈负丞零陵更尽而代者〉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我堪那无端的豪户,瞒心昧己使心毒。」
4.莫须有的罪名。《抱朴子。外篇。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生无端。」
5.无心意。宋。欧阳修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词:「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6.无赖。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你个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7.无奈。宋。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词:「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國語辭典》:无为(無為)  拼音:wú wéi
1.不从事人为干预,而任万物自然生长之意。《老子》第三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2.以德化民,不采政刑。《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宋。王安石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3.勿、不要、不必。《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閒事。』」
4.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西。三国时曹操攻孙权,筑城于此,师老无功,因称无为城。宋置无为县,明时省县入州,清仍之,至民国改州为县。
5.佛教用语。非造作,非条件构成的。如:「虚空是无为法。」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國語辭典》:徒然  拼音:tú rán
1.枉然、白费。《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就有天仙般的相貌,但是没得一些学问,也觉徒然。」
2.乌有。《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百年上寿,既曰徒然;如其诚说,亦以过半。」
3.仅只此也,只是如此。《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
4.无證据。《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毁誉之来,皆不徒然,不可不思。」
《漢語大詞典》:无作(無作)
(1).犹不使,不让。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孔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2).不自作,不卖弄。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 孔 传:“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典文章。”
(3).不发生,不兴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4).犹言无为而治。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问:歷观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厌乱而思静,上亦虚心而无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罚清省。”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5).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央掘魔罗经卷二:“如来性是无作。”百喻经·索无物喻:“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经语:“无土以为穴,则空无相;无工以穴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空名不立。”
《國語辭典》:妄作  拼音:wàng zuò
荒诞,胡乱的作为。《老子》第一六章:「不知常,妄作,凶。」《孟子。离娄下》:「此亦妄人也已矣」句下汉。赵岐。注:「妄人,妄作之人。」也作「妄为」。
《漢語大詞典》:徒作
(1).服劳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此必是 秦 之狱地,不然,则罪人徒作之所聚。”
(2).无因而作。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班姬 託扇以写怨, 应瑒 託鴈以言怀,皆非徒作。”
《国语辞典》:混合比  拼音:hùn hé bǐ
在湿空气内,水汽质量对乾空气质量的无因次比值。
《漢語大詞典》:三里雾(三里霧)
谓浓雾。后汉书·张楷传:“﹝ 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 关西 人 裴优 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 楷 ,从学之, 楷 避不肯见。” 唐 李商隐 《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銖衣。”后亦用以借指道术。 元 马祖常 《寿郝大参》诗:“留客只谈三里雾,见人不问五侯鯖。”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忽焉五斗米之教起,三里雾之术成。”
《國語辭典》:五里雾(五里霧)  拼音:wǔ lǐ wù
本指东汉张楷施法术所制造的云雾。见《后汉书。卷三六。张霸传》。后比喻迷离恍惚的情境。如:「这个案件内情扑朔迷离,令负责调查的人如坠五里雾中。」
无因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同于无因论师。
无因有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玄义所明外道四执之一。(参见:四执)
无因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玄义所明外道四执之一。(参见:四执)
无因果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计草木自生自死,人亦同之者也。见行事钞下四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