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百凡待举(百凡待舉)
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 平佚 《临时政府成立记》:“而 沪 军 陈都督 ,復以民军倡义伊始,百凡待举,无总机关以代表全国,外人疑虑,交涉为难。”亦作“ 百端待举 ”。 周恩来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漢語大詞典》:百川朝海
众水奔流趋向大海。多比喻无数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一处。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无妄》:“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虽辽远,无不到者。”亦作“ 百川归海 ”。 清 毛奇龄 《禹庙》:“一自百川归海后,长留风雨在 江 东。”
《漢語大詞典》:阿僧祇劫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 晋 法显 佛国记:“菩萨从三阿僧祇劫,苦行不惜身命。”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阿僧祇劫修行,刹那时间瀟洒。”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 柳翠 ,无量阿僧秪劫,与大千沙界轮迴,一切般若波罗蜜心,向不二门头变化,一条大路上天堂。”参见“ 阿僧祇 ”。
《漢語大詞典》:阿僧祇
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何以云阿僧祇,阿者 秦 言无,僧祇者, 秦 言数,凡梵书称阿僧祇,即 华 言无数也。”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大乘入楞伽经第五云:‘大慧,我於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
《漢語大詞典》:尘尘刹刹(塵塵刹刹)
佛教语。《华严经》所说的“圆融平等”的境界。谓一一微尘之中皆现无数国土(刹),而国土中又有微尘,微尘中又有国土,重重无尽,平等无碍。华严宗据以成立“十玄门”中的“微细相容安立门”。见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等。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抄》卷二七:“上经中明:尘尘刹刹,佛佛生生,皆悉融摄,事事相望。即云一一各各融摄,即是无差。” 宋 朱熹 《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之一:“至理无言絶浅深,尘尘刹刹不相侵。” 清 金喟 《〈离骚经〉序》:“周以常住为义,易以变易为义……尘尘刹刹,无不普遍,又復尘尘周于刹刹,刹刹周于尘尘,然后世界自见其易,圣人时得其常,故云‘周易’。”
《漢語大詞典》:丛山峻岭(叢山峻嶺)
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一直把煤从深山里运到停在江边的大轮船上。” 吴晨笳 《姐妹》:“河上架着一道长长的木桥,桥那头是 屯青公路 ( 屯溪 到 青阳 ),它穿过丛山峻岭,弯弯曲曲绕了过去。”
《漢語大詞典》:泡沫塑料
内部具有无数微孔的塑料。用树脂经过机械搅拌发泡或加入起泡剂制成。《花城》1981年第5期:“一团团大小不等的泡沫从上游漂浮而来,厚厚的,十来厘米,像一块块白色的泡沫塑料。”
《國語辭典》:身经百战(身經百戰)  拼音:shēn jīng bǎi zhàn
形容历经许多战役或困难。唐。郎士元 塞下曲:「宝刀塞下儿,身经百战曾百胜。」《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生来胸襟海阔,志量山高;力敌万夫,身经百战。」
无量无数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经劫无量无数也,世界一成一败之时量,谓之劫,法华经方便品曰:「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
无数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阿僧祇)
阿僧祇
【佛学大辞典】
(杂语)Asam%khya,旧称阿僧祇。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智度论曰:「僧祇秦言数,阿秦言无。」新称阿僧企耶。译曰无央数。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僧企耶,此云无央数。旧言阿僧祇,讹略也。」按阿僧祇为数之极。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计之。一阿僧祇凡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梵,又,Asam%khyey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无央数,是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三藏法数】
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谓从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乃至至至为一阿僧祇也。(至至者,数也。)
寿命无数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之寿命无量也。法华经寿量品颂曰:「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
声闻无数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四愿。
烦恼无数誓愿断
【三藏法数】
此依集谛境而发誓也。谓菩萨谛审烦恼惑业无量无边,能招集生死苦果,流转三界无有穷尽。故发誓愿,欲断除之,而使六道众生,悉亦断除,令出三界。故云烦恼无数誓愿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