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5,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李昭遘(字 逢吉 )
范祥(字 晋公 )
徐晋卿
李及之(字 公达 )
范子奇(字 中济 )
王诜(字 晋卿 荣安 开国公 )
游烈(字 晋老 )
李晋弼
吕大忠(字 进伯、晋伯 )
韩晋卿(字 伯修 )
张公庠(字 元善 )
耶律淳(别称 辽天锡皇帝 秦晋国王 号 北辽 孝章皇帝 庙号 宣宗 )
侯晋升(字 德昭 )
程迈(字 进道、晋道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净源(别称 晋水法师 杨 字 伯长、伯常 )李昭遘(字 逢吉 )
范祥(字 晋公 )
徐晋卿
李及之(字 公达 )
范子奇(字 中济 )
王诜(字 晋卿 荣安 开国公 )
游烈(字 晋老 )
李晋弼
吕大忠(字 进伯、晋伯 )
韩晋卿(字 伯修 )
张公庠(字 元善 )
耶律淳(别称 辽天锡皇帝 秦晋国王 号 北辽 孝章皇帝 庙号 宣宗 )
侯晋升(字 德昭 )
程迈(字 进道、晋道 )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九○
净源(一○一一——一○八八),俗姓杨,字伯长,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初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历参名师,得《华严》奥旨,声誉籍甚,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尝开法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后主杭之慧因院。屡坐大道场,阐扬圆顿极旨。著述颇丰,有《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华严经疏注》一百二十卷(残存)、《华严原人论发微录》三卷(存)、《仁王经疏》四卷(存)、《肇论中吴集解》三卷(存)等。元祐三年卒,年七十八。见《补续高僧传》卷二,《释氏疑年录》卷七。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净源。字伯常。姓杨氏。生而敏慧。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奋志参寻。初见华严承迁。次见横海明覃。后见长水子璿。尽得华严奥旨。声誉籍甚。住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左丞蒲公守杭。尊其道。以慧因院易禅为教。命师居之。所至。缁素景慕。师笔力遒劲。合华严證圣正元二疏为一以便观览。制华严楞严圆觉三忏法。及作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又疏解仁王般若等经。高丽国王子为僧曰统义天。航海而来。问法于师。朝廷遣侍讲杨杰馆伴。化及外国。其道可知矣。元祐三年冬示寂。茶毗。得舍利无数。瘗于慧因院之西北。寿七十八。先世泉之晋水人。故学者以晋水称之。 赞曰。 法界无尽 一心洞明 奋厥馀力 诠释群经 作式垂范 聿有骏声 慕法者众 海国扬舲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净源。字伯长。杨氏子。生而敏慧。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奋志参寻。初受华严于五台承迁。次见横海明覃。后谒长水璿法师。尽得华严奥旨。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声誉籍甚。开法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屡坐大道场。阐扬圆顿极旨。左丞蒲公守杭。尊其道。以慧因院。易禅为教。请师居之。道风大振。师笔力遒劲。合华严證圣正元二疏为一。以便观览。制华严楞严圆觉三忏法。及作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又疏解仁王般若等经。 义天者。高丽国王第四子。辞荣出家。封祐世僧统。元祐初。入中国上表。乞传贤首教。归朝弘扬。敕有司。举可授法者。以诚法师对。 诚法师者。住东京觉严寺。讲华严经。历席既久。学者依以扬声。其为人。纯至少缘饰。高行远识。近世讲人。莫有居其右者。上表举师自代。曰。臣虽刻意讲学。识趣浅漏。特以年运已往。妄为学者所推。今异国名僧。航海问道。宜得高识博闻者。为之师。窃见杭州慧因院僧净源。精练教乘。旁通外学。举以自代。实允公议。上可其奏。遣朝奉郎杨亿馆。伴至慧因。受法诸刹。迎饯如行人礼。初华严疏钞。久已散坠。义天持至咨决。遂得复全。义天。业就还国。留金书华严三译本。一百八十卷。于慧因。师乃建阁。奉安之。时称师为华严中兴之祖。师。之道遂大行海外矣。元祐三年冬。示寂。茶毗获舍利无数。塔于院西北。寿七十有八。义天念法乳。遣侍僧寿介等。过海致祭焉。师先世。泉之晋水人。故学者。称晋水法师。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0 【介绍】: 宋邠州三水人,字晋公。登进士第。历通判镇戎军,知庆、汝、华州,提举陕西银铜坑冶铸钱。精于财计,尤熟解盐经营利弊。仁宗庆历四年,建议改革盐法。八年,为提点陕西路刑狱兼制置解盐,推行钞盐制度,年省数百万缗。皇祐五年,权领秦州事,兴役筑古渭寨,招致青唐诸羌反抗,兵败,降知唐州。嘉祐三年,复总领盐事。全宋诗
范祥(?~一○六○),字晋公,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真宗天僖三年(一○一九)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历知庆、汝、华州。仁宗时提点陕西刑狱,权转运副使兼领州事。皇祐五年(一○五三)知唐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一一)。嘉祐五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二)。《宋史》卷三○三有传。全宋文·卷五八○
范祥(?——一○六○),字晋公,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天禧三年进士及第,历通判镇戎军,知庆、汝、华三州,提举陕西银铜坑冶铸钱。祥通晓财利,庆历四年建议改革盐法。八年,为陕西提点刑狱兼制置解盐,乃实行钞盐制度,岁省榷货务缗钱数百万,后人不敢易。皇祐中,除陕西转运使并权领州事,辄自兴役修筑古渭砦,坐责知唐州。嘉祐三年,复为制置解盐使。五年七月卒。《宋史》卷三○三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二,雍正《陕西通志》卷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人,字公达。李迪从子。由荫登第。历通判安肃、河南。入判刑部,除直秘阁,知泾、晋、陕三州。精于吏事,所居官皆称职。曾取唐史籍中有益治体者,撰《君臣龟鉴》。卒年八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中济。范雍孙。以荫为签书并州判官。神宗时授户部判官,为湖南转运副使,建言梅山蛮恃险为边患,宜拓取之。后章惇开五溪,议由此起。哲宗元祐间,权户部侍郎,删酒户苛禁及奴婢告主给赏法。寻出知庆州,广储蓄,缮城栅,严守备,羁黠羌,推诚待下,人乐为其用。官终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全宋诗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雍孙。以荫为签书并州判官。神宗熙宁初,授户部判官,为湖南转运副使。迁河东、陕西、河北、京东四路转运使。哲宗元祐初,除将作监、司农卿。出知晋州(《彭城集》卷二一《提举西京崇福宫范子奇知晋州制》)、郑州、河阳、庆州。绍圣元年(一○九四),除宝文阁待制。四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宋史》卷二八八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宗杰子。以祖雍荫,签书并州判官。熙宁中,历户部判官,湖南转运副使、判将作监、河东、陕西转运使。元丰中,历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龙图阁、河北转运使。元祐初,为将作监、司农少卿,复为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除集贤殿修撰,召权户部侍郎,出知庆州。入为吏部侍郎,加宝文阁待制。绍圣四年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八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人,徙居开封,字晋卿。王凯孙。尚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利州防御使。与苏轼等为友。不矜细行。神宗元丰三年,公主卒,谪均州。哲宗元符二年复以恃豪贵抑勒雇人等被罚。官至留后,以党籍被谪卒。能诗善画,工弈棋,作堂曰宝绘,藏古今书画。风流蕴籍,有王谢家风。全宋诗
王诜,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徙居开封(今属河南)。全斌裔孙。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右侍禁、驸马都尉选尚英宗女舒国长公主(《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五○)。十年,为绛州团练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二)。元丰二年(一○七九)。以交结苏轼,追两官勒停(同上书卷三○一)。三年,妻公主死,再责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同上书卷三○四)。七年,徙颍州(同上书卷三四三。。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驸马都尉。八年,叙文州团练使(同上书卷四八○)。官至留后。谥荣安(《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一)。诜工诗善画,同时诗人多有为之题画之作。事见《宣和画谱》卷一二、《宋史》卷二五五及《东都事略》卷二○《王全斌传》。今录诗五首。词学图录
王诜(1037-?) 字晋卿,卒谥荣安。太原人,徙开封。宋英宗女蜀国长公主夫。毕生搜集研习历代绘画,筑宝绘堂。喜交接,一时名流如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韩拙等皆过从甚密,李公麟"官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之门",亦宝绘堂中客,并绘《西园雅集图》,写王诜、苏轼、黄庭坚、苏辙、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晃补之以及僧圆通、道士陈碧虚等16人,皆当时"博学辨识、名动四夷"之"高人"。后世摹绘,至有多种样本。黄庭坚云:"王晋卿画山水云林,缥缈风尘之外,他日不愧当李小将军。其作乐府长短句,清丽幽远,在江南诸季孟之间。近见其戒坛院佛阁碑文,字与笔皆顿进,所谓后生可畏者乎!"工词。赵万里辑有《王晋卿词》。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王诜,字晋卿,其先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祖凯徙家开封。全斌裔孙,尚英宗女蜀国长公主,官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为利州防禦使。与苏轼等相友善,以党籍贬官均州。后赦还,元祐初官至定州观察使,封开国公。卒谥荣安。诜能诗善书画,风流蕴籍,为人称道。见《宣和画谱》卷一二,《宋史》卷二五五《王全斌传》,《宋诗纪事》卷二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二年(1069)任兴元府知府兼安抚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进伯,一作晋伯。吕大防兄。仁宗皇祐间进士。为晋城令、签书定国军判官。神宗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陈五不可,因罢不遣。历知代州、石州,屡驳折契丹求地使者。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上生财养民十二事。徙提点淮西刑狱。哲宗绍圣中知渭州,与章惇议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全宋诗
吕大忠,字进(或作晋)伯,蓝田(今属陕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清嘉庆《蓝田县志》卷六)。为华阴尉、晋城令,签书定国军判官。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知代州,移石州(《东都事略》卷九一本传)。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徙提点淮西刑狱。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陕西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四之二六),历知陕州、秦州、渭州、同州。绍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二)。有《辋川集》五卷、奏议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宋史》卷三四○有传。全宋文·卷一五一○
吕大忠,字进伯,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吕大防之兄。皇祐中进士,为华阴尉、晋城令、提举永兴路义勇、签书定国军判官。熙宁中,被命与刘忱使契丹,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石州。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徙淮西提点刑狱。元祐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继知秦州。绍圣二年,加宝文阁待制、知渭州。四年,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著有《吕氏乡约》。《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3—1122 【介绍】: 即辽天锡皇帝。契丹名涅里。兴宗孙。笃好文学。天祚帝时,累封秦晋国王,拜都元帅。保大二年,天祚帝逃入夹山后,在燕京被拥立为帝,称天锡皇帝,年号天福。世号北辽。奉表于金,乞为附庸,事未决,病卒。谥孝章皇帝,庙号宣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韶州曲江人,字德昭。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为程乡令。与苏轼兄弟往还款密,家藏二人墨帖甚富。轼与一帖,称其所示新论议论炳然,文亦温丽。后知南恩州,期年而卒。赈恤穷寡,礼待英贤,士民思之。全宋文·卷二六三四
侯晋升,字德昭,曲江(今广东曲江)人。元丰八年进士。历程乡、高要令。与东坡兄弟往还款密,家藏二苏墨帖甚富。元符中尝上疏言事。后知南恩州,赈恤穷寡,礼待英豪,期年而卒,士民思之。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道光《肇庆府志》卷二一,《广东文徵》改编本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45 【介绍】: 宋徽州黟县人,字进道。哲宗元符三年进士。为仁和尉,以捕盗功改秩知西安,后提举江西常平,断案如神,讼者叹服。高宗时,历知福州、温州,官至显谟阁直学士。有《漫浪编》等。全宋诗
程迈(一○六八~一一四五),字进道,黟县(今属安徽)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为仁和尉,改知西安县,徙知盐城。除提举江西常平,除直秘阁。高宗即位,迁太府卿,知福州。历知温州、平江府、镇江府、饶州,再知福州。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八。《新安志》卷七、《宋史翼》卷二○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二九六三
程迈(一○六八——一一四五),字晋道,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登元符三年进士,崇宁中累官至发运使。宣和三年,除直秘阁。建炎三年,授起居郎,充集英殿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守太常少卿,命检正诸房公事。四年,知福州,迁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知温州,改知信州。八年,为江淮荆浙闽广等路发运使。九年,知镇江府,寻升徽猷阁直学士、知饶州。十一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再知福州,充福建路安抚使。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八。著有《漫浪编》五卷、奏议启劄三十卷、《止戈堂诗》一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三二、选举三四之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二八、三一、三二、五八、一二○、一二五、一三一,《程公家传》(《新安文献志》卷八四),《程迈传》(《新安文粹》卷七),《宋史》卷二○九《艺文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