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曲直  拼音:qū zhí
1.弯曲与平直。《书经。洪范》:「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唐。元稹〈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2.比喻是非善恶。《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待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高义耶?」
《漢語大詞典》:枉曲直凑(枉曲直湊)
谓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於依因机会,準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若夫拙者之为之也,则枉曲直凑,使人愕愕然。”
《国语辞典》:曲直分明  拼音:qū zhí fēn míng
明辨是非善恶。《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国语辞典》:不顾曲直(不顾曲直)  拼音:bù gù qū zhí
含混是非、不瞭解事情真相。如:「自从发生这件事后,他对大家便时常不顾曲直地乱发脾气。」
《分类字锦》:衡袤曲直
王安石进字说表衡袤曲直耦重交折反缺倒仄自然之形也
分类:偶字
《分类字锦》:能知曲直
朝野佥载安南有象能知人曲直有斗讼者行立而嗅之有理者即过负心者以鼻捲之掷空中数丈以牙接之应时碎矣莫敢竞者
分类:
《國語辭典》:是非曲直  拼音:shì fēi qū zhí
正反对错,善恶好坏。汉。王充《论衡。说日》:「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文明小史》第四回:「这事兄弟还要亲自审问,总有一个是非曲直,断乎不能委曲姓黄的。」
《漢語大詞典》:纡直(紆直)
曲直。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从江河之紆直,委天地之圆方。” 唐 王勃 《春思赋》:“感大运之盈虚,见长河之紆直。”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东流 黄河 水,茫茫汎紆直。”
分類:曲直
《國語辭典》:拨正(撥正)  拼音:bō zhèng
1.拨,枉。正,直。拨正比喻曲直。《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
2.除去祸乱,归于正道。
分類:曲直
《漢語大詞典》:曲均
犹曲直。管子·宙合:“故圣人博闻多见,畜道以待物,物至而对形,曲均存矣。” 郭沫若 等集校:“均者平正也,与曲为对。故曲均亦犹曲直耳。”
分類:曲直
《國語辭典》:獬豸  拼音:xiè zhì
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形似牛,一说似羊,独角,能分辨曲直,见人打斗时,会用角触理亏的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椎蜚廉,弄獬豸。」也作「解廌」、「獬廌」。
《漢語大詞典》:青白
(1).白色。史记·天官书:“﹝岁星﹞色青白而赤灰,所居野有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回路归家,正行间,只见一个汉子,头上带个竹丝笠儿,穿着一领白段子两上领布衫,青白行缠扎着裤子口,着一双多耳麻鞋。” 艾芜 《暮夜行》:“缕缕青白的炊烟,伸向明净微蓝的天际。”
(2).灰白。 鲁迅 《呐喊·孔乙己》:“﹝ 孔乙己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们青白的脸偶然在暝色中一闪。” 孙犁 《白洋淀纪事·麦收》:“枪声响的越来越密…… 二梅 的脸有些青白。”
(3).青色和白色之物。指道教炼丹用的铅、汞等物。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朱黄拣日囚尸鬼,青白临时注脑神。”
(4).指青眼和白眼。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诚斋 ﹞尝自赞云……青白不形眼底,雌黄不出口中,只有一罪不赦,唐突明月清风。” 明 徐渭 《鹦鹉眼》诗:“认客休青白,韜光混瑾瑕。”参见“ 青白眼 ”。
(5).黑与白。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此篇奇偶相生,音韵相合,如青白之成文,如《咸》《韶》之合节。”
(6).比喻是非、曲直。《封神演义》第十六回:“若放了女子,妖精一去,青白难分。”
(7).清白。明明白白。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越想越恼。着甚来由,用了这主屈财,却不是青白晦气。” 张天翼 《万仞约》五:“今天我们大家都跟你有话讲,要跟你问个青白。”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國語辭典》:绳尺(繩尺)  拼音:shéng chǐ
工匠取直、丈量的工具。比喻法度。《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为文有绳尺,备众体。」
《國語辭典》:诉讼(訴訟)  拼音:sù sòng
法律上指因私权不获履行、受到侵害、或其他事项争执不能解决时,请求司法机构本于司法权,依法裁判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钩绳(鉤繩)
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工具。管子·形势解:“ 奚仲 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鉤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文选·左思〈魏都赋〉:“工徒拟议而骋巧,阐鉤绳之筌绪。” 吕延济 注:“鉤,曲尺也,绳所以直木者。”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理鉤绳於日用,凭藻繢於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