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目瞤
眼跳。旧谓有事发生的预兆。西京杂记卷三:“夫目瞤得酒食,灯火花得钱财。” 清 曹寅 《鸦鸣歌》:“多生留得众人憎,目瞤灯花岂无故。”
分類:有事预兆
《漢語大詞典》:移符
转达符命。古时朝廷有事,遣使持符下达命令。新唐书·选举志下:“初, 武德 中,天下兵革新定,士不求禄,官不充员。有司移符州县,课人赴调远方,或赐衣续食,犹辞不行。”
《漢語大詞典》:暇闲(暇閒)
没有事,闲空。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至于现在,除了极少数的人以外,谁也没有这样的暇闲了。” 殷夫 《小母亲》:“她有个习惯,不肯用热水洗脸……因为她这样匆忙的生活方式,使她没有暇闲去泡开水。”
《國語辭典》:閒工夫  拼音:xián gōng fū
閒暇无事的时间。《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青田命世大贤,敷布兵、农、礼、乐,日不暇给,何得有閒工夫做到这一件事?」《文明小史》第四一回:「白笏绾既是一向百事不管,又加以抽大烟,日头向西方才起身,就是要管也没有这閒工夫了。」也作「閒空」。
分類:有事时间
《漢語大詞典》:击梆(擊梆)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报或巡更示警等。 明 吕维祺 《四彝馆增定馆则》之十五:“诸生每日辰初入馆……候击梆散馆,不许先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原差道:‘此是经卷,又不是甚么财物,待我在转桶边击梆,禀一声,递进去不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许击梆从转斗内投进。”
《国语辞典》:脸色有异(脸色有异)  拼音:liǎn sè yǒu yì
神情有异状。多指心中有事,以致神情异于平常。如:「见他脸色有异,一定是发生事情了。」
《国语辞典》:男僧寺对著女僧寺(男僧寺对著女僧寺)  拼音:nán sēng sì duì zhe nǚ sēng sì
(歇后语)没事也有事。出家人应六根清净,戒除色欲,但和尚庙的对门即为尼姑庵,彼此距离太近,易引起他人的揣测。比喻瓜田李下,难免有不清不白的嫌疑。《金瓶梅》第三九回:「我听得说,你住的观音寺,背后就是玄明观。常言道:『男僧寺对著女僧寺──没事也有事!』」
《国语辞典》:没事常思有事(没事常思有事)  拼音:méi shì cháng sī yǒu shì
没事的时候要常想到有事情发生。比喻防范未来、未雨绸缪。《红楼梦》第三四回:「俗语说:『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
《国语辞典》:替代作用  拼音:tì dài zuò yòng
1.心理学上指当原有事物目标无法符合个人需求条件时,转向以另一目标代替的现象,称为「替代作用」。如:「移情是一种感情的替代作用。」
2.语言学上指在外国语中,遇到某些音素或音节构造是本国语言所没有的时候,就用本国语言系统中相似或相近的音素替代,这种现象称为「替代作用」。
《国语辞典》:法定认领(法定认领)  拼音:fǎ dìng rèn lǐng
有事实足认其为非婚生子女之生父者,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得向生父提起认领之诉,请求法院判决促使生父认领其子女。
《漢語大詞典》:不实之词(不實之詞)
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巴金 《里昂》:“就是对偶而在报刊上出现的挖苦和不实之词,我也把它们当作对我的鞭策。”
《國語辭典》:欠肚儿亲家(欠肚兒親家)  拼音:qiàn dù ér qīn jiā
比喻身怀心事,坐立难安的人。《金瓶梅》第五一回:「他往你屋里去了,你去罢,省的你欠肚儿亲家是的!」
《漢語大詞典》:遣纪(遣紀)
谓因有事而差遣仆人。 清 郑志鸿 《常语寻源》卷上:“左传 僖公 廿四年, 晋文公 反国, 秦伯 送 卫 于 晋 三千人,实纪纲之僕。按今称人僕曰尊纪,有使事曰遣纪,本此。”
《國語辭典》:辗转反侧(輾轉反側)  拼音:zhǎn zhuǎn fǎn cè
形容因心事而翻来覆去睡不著觉。《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歧路灯》第七三回:「辗转反侧,真正是明知莺燕均堪爱,争乃熊鱼不可兼。」也作「展转反侧」、「转辗反侧」。
《國語辭典》:霹空  拼音:pī kōng
凭空、平白。《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小人是个良民,从来与这班人不曾识面,何尝与他同盗。其实是霹空陷害,望爷爷超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