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造意
(1).精微。鹖冠子·著希:“夫乱世者以麤智为造意,以中险为道,以利为情。” 陆佃 解:“造意,微也。”
(2).倡导;首倡。汉书·孙宝传:“亲入山谷,諭告羣盗,非本造意,渠率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晋书·刑法志》:“唱首先言谓之造意。”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陈瓘》:“今欲正復,当先辨明诬罔,昭雪非辜,诛责造意之人。”通典·食货九:“ 永淳 元年五月,敕私铸钱造意人及句合头首者,并处绞,仍先决杖一百。”
(3).有意;故意。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蔡河秀才》:“向夕有 孙秀才 独来买酒款曲……輒造意杀之,投尸於河。” 元 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 陀满海牙 故意阻驾, 陀满兴福 造意出军,父子将谋为不轨。” 茅盾 《动摇》五:“这不是预先约定的会议,更其不是 方罗兰 造意,只是偶然的不期而会。”
(4).构思;运用心思。 唐 虞世南 《笔髓论·辨应》:“及乎 蔡邕 张 ( 张僧繇 ) 索 ( 索靖 )之辈, 钟繇 王 ( 王羲之 ) 卫 ( 卫夫人 )之流,皆造意精微,自悟其旨也。” 宋 叶适 《翁诚之墓铭》:“至其造意广远,据经坚决,寄讽于草木,託兴于亭传,人多惮而不能回也。”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其造意幽深,律切精密,有出常情之外。”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第其为诗,造意必坚,摛词必典。”
《漢語大詞典》:畜意
有意。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开元 中,颁赐边军纊衣,製於宫中,有兵士於短袍中得诗曰:‘……畜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分類:有意
《國語辭典》:不应(不應)  拼音:bù yìng
不回应。宋。欧阳修〈踏莎行。碧藓回廊〉词:「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三国演义》第九回:「(董卓)惊问肃曰:『持剑是何意?』肃不应,推车直入。」
《國語辭典》:有意  拼音:yǒu yì
1.有意图,有某种意念。《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
2.故意。《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太史公曰》:「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文明小史》第十四回:「碰著这种倒霉学台,有意难人,我料想也不会进学的。」
3.有意识、有见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郗司空家有伧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
《國語辭典》:无聊(無聊)  拼音:wú liáo
1.精神空虚、愁闷。《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唐。罗隐〈大梁见乔诩〉诗:「千年非有限,一醉解无聊。」《聊斋志异。卷一一。香玉》:「于是至无聊时,女辄一至。」
2.穷困而无所依靠。《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下》:「自是刘、石祸结,兵戈日交,河东、弘农间百姓无聊矣。」
3.无可奈何。《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
4.形容语言举止无趣而惹人讨厌。如:「别老是把无聊当有趣。」
《國語辭典》:无意(無意)  拼音:wú yì
1.并非故意。如:「碰你一下,我可是无意。」
2.不愿、非所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國語辭典》:有味  拼音:yǒu wèi
有兴致、有情趣。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閒爱孤云静爱僧。」《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两个谈话有味,不觉夜已二鼓。」
《漢語大詞典》:非谓(非謂)
(1).无谓,没有意义,不合道理。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夫谓灾异为谴告诛罚,犹为雷杀人罚阴过也。非谓之言,不然之説也。”《隋书·炀帝纪上》:“岂得保兹宠禄,晦尔所知,优游卒岁,甚非谓也。”
(2).犹言并非说。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是以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侯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 南朝 梁 沈约 《恩幸传论》:“ 汉 末丧乱, 魏武 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國語辭典》:高尚  拼音:gāo shàng
1.清高。《易经。蛊卦。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
2.清雅不俗。如:「他的谈吐高尚大方。」
3.指品味、款式与质地均佳。如:「高尚礼品」。
《國語辭典》:无谓(無謂)  拼音:wú wèi
没有意义,没有道理。《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老残游记》第四回:「本想再为盘桓两天,看这光景,恐无谓的纠缠,要越逼越紧了!」
《國語辭典》:心眼  拼音:xīn yǎn
1.心与眼。南朝梁。王僧儒〈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2.见识。唐。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所知心眼大,别自开户牖。」
3.心思。宋。张先 武陵春。秋染青溪天外水词:「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4.内心、心里。《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昨日我看见老哥,我从心眼里欢喜出来,请你想个甚么法子。」
《国语辞典》:有会(有会)  拼音:yǒu huì
1.有时机。《文选。陆机。豪士赋序》:「知曩勋之可矜,暗成败之有会。」《文选。江淹。杂体诗。刘太尉》:「时或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2.有意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國語辭典》:禅机(禪機)  拼音:chán jī
禅师启悟弟子所用的技巧、言语,这类方法、言语,都超出逻辑的思惟范围,非一般人所知,所以后引喻为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事情、对话。唐。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诗:「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红楼梦》第九二回:「你不知道,我们有我们的禅机,别人是插不上嘴去的。」
《國語辭典》:阙文(闕文)  拼音:quē wén
1.空缺亡佚的文字。《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2.文章、字句脱落的情形。如:「对这部古籍,虽然蒐集了各个版本,但仍多阙文,无法窥得全貌。」
《国语辞典》:暗合  拼音:àn hé
并非有意,而偶然符合。《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蒯三思量这话,与昨日东院女童的正是暗合,眼见得这事有九分了。」《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众人都道:『好在「在望」,又暗合「杏花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