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詟服(讋服)  拼音:zhé fú
因畏惧威势而屈服。《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今加湖之败,谁不詟服。」
分類:畏惧服从
《國語辭典》:遵从(遵從)  拼音:zūn cóng
遵守依从。如:「遵从上级的指示。」
《漢語大詞典》:梗化
谓顽固不服从教化。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二书》:“况今之士,非有素厉之行,而为吏者,又非素择之材也。一日卒然梗化,遂欲齐之以法,岂非左右者之误,而不为无害也哉!” 元 虞集 《刷马歌》:“ 岭 南烽火乱者谁,何事至今犹梗化。” 明 宋濂 《端木府君墓志铭》:“尔曷为良民以报上德,寧梗化以自戕耶?梗化弗祥,天刑所不贷,尔其识之。”《水浒后传》第一回:“那地方原是蛮荒徼域,人民梗化,不遵法度。”
《國語辭典》:威胁(威脅)  拼音:wēi xié
以威力胁迫。《晋书。卷九八。王敦传》:「而敦曾无臣子追远之诚,……将以威胁朝廷,倾危宗社。」《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寺侧,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
《漢語大詞典》:善驭(善馭)
(1).谓擅长驾驭车马。亦指擅长驾驭的人。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当世岂无騏驥兮,诚无 王良 之善驭。”史记·秦本纪索隐述赞:“ 造父 善驭,封之 赵城 。”
(2).善于驱遣,使人或物服从自己的意志行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贼盗上》:“缉盗又莫先于善驭捕役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贼盗上》:“夫所谓善驭者,岂严刑以督之,抑姑息以从事哉!”
《國語辭典》:老实(老實)  拼音:lǎo shí
内心诚挚、态度敬谨的人。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待嫁了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
《國語辭典》:老实(老實)  拼音:lǎo shi
1.诚实。如:「老实说,这篇文章十分枯燥乏味。」
2.胆小谨慎而不知变通。如:「这孩子太老实了,一说谎就脸红。」
3.行事规矩。《西游记》第三○回:「大圣爷爷,那猪八戒不大老实,他走走儿,骂几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我妹夫是个做客的人,也还少年老实,你跟了他也好。」
《國語辭典》:负命(負命)  拼音:fù mìng
违命。《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鲧负命毁族,不可。」
《漢語大詞典》:蚤服
谓早已服从。蚤,通“ 早 ”。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谓蚤服。”一本作“早服”。韩非子·解老:“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於道理,以称蚤服。” 陈奇猷 集释:“谓圣人虚静无为,而服从於道理,以合於早服之者。”一说谓早作准备。见 任继愈 《老子新译》
分類:早已服从
《国语辞典》:奴从(奴从)  拼音:nú cóng
像奴隶般的服从。如:「公务人员对长官违背法令的要求可以拒绝,不要一味奴从。」
分类:奴隶服从
《國語辭典》:压服(壓服)  拼音:yā fú
以强权威势镇压使人屈服。《水浒传》第一○二回:「小可弟兄两个,也好使些拳棒,压服众人。」也作「压伏」。
《国语辞典》:伏众(伏众)  拼音:fú zhòng
使众人服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若不行军令,怎能伏众?」
分类:众人服从
《國語辭典》:挟制(挾制)  拼音:xié zhì
倚恃权势,或利用弱点,加以要胁控制。《儒林外史》第五回:「过了些时,果然把五个为头的回子问成奸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发来本县发落。」《红楼梦》第八○回:「薛姨妈听见金桂句句挟制著儿子,百般恶赖的样子,十分可恨。」也作「胁制」。
《漢語大詞典》:顽人(頑人)
(1).愚妄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闇事宜之可否,虽企慕而不及者,顽人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輒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
(2).不服从统治的人。北史·成淹传:“行到 朝歌 , 肃 问:‘此是何城?’ 淹 言:‘ 紂 都 朝歌城 。’ 肃 言:‘故应有 殷 之顽人。’”
《漢語大詞典》:强率
勉强附和,勉强服从。 明 王廷相 慎言·小宗:“强率害质直,诡随害融达。”
《國語辭典》:强迫(強迫)  拼音:qiǎng pò
以强力逼迫。《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中》:「郡强迫之,皆亡山塞。」也作「强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