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献(九獻)
九次献酒。 周 天子接待上公朝聘的享礼。周礼·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礼……饗礼九献。” 贾公彦 疏:“九献者,王酌献宾,宾酢主人,主人酬宾,酬后更八献,是为九献。”国语·晋语四:“﹝ 晋文公 ﹞遂如 楚 , 楚成王 以 周 礼享之九献。” 韦昭 注:“九献,上公之享礼也。”宗庙祭祀亦用此礼。 唐 褚亮 《宗庙九德之歌辞》:“礼终九献,乐展四悬。”宋史·礼志十一:“古者宗庙九献,皇及后各四,诸臣一。自 汉 以来为三献,后无入庙之事,沿袭至今。”
《漢語大詞典》:六节(六節)
(1).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
(2).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周礼·夏官·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应电 曰:“六节,谓行止进退驰骤之节。”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离,六节不悖,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釐,庶绩咸熙。” 黄省曾 注:“六节者,好、恶、喜、怒、哀、乐也。”
《國語辭典》:六瑞  拼音:liù ruì
古代王、公、侯、伯、子、男诸侯于朝聘时所持的六种玉制信符,以别尊卑。《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漢語大詞典》:客曹
官名。 汉成帝 时始置,主管外国朝聘事务。 光武帝 时亦曾设置,主管护驾朝贺等事。后又分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至 晋 分南北左右四主客。 唐 宋 时,隶属礼部,负责聘使、宴设、赐予等事。 唐 白居易 《送敏中新授户部员外郎西归》诗:“ 长庆 老郎唯我在,客曹故事望君传。” 唐 白居易 《闻行简赐章服》诗:“齿髮恰同知命岁,官衔俱是客曹郎。”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
《漢語大詞典》:五器
(1).五等爵朝聘的礼器。书·舜典:“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五器,盖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礼器也。”
(2).五木。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到府三日,询鞫狱情,涤其冤滥,轻重之繫,仅三百餘人。其中一辈,五器所拘,偷视厅事。”参见“ 五木 ”。
《國語辭典》:五木  拼音:wǔ mù
1.五种取火的木材。《隋书。卷六九。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
2.古代赌博的用具。如现今的骰子,有枭、卢、雉、犊、塞五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桓宣武与袁彦道樗蒲,袁彦道齿不合,遂厉色掷去五木。」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诗:「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3.古代加在犯人身上的刑具。《明史。卷二○九。杨爵传》:「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
《漢語大詞典》:联辞(聯辭)
联缀辞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至於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此指左传国语所记列国大夫朝聘应对之辞。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漢語大詞典》:致饔
古代诸侯朝聘,入居馆舍后,主国向来宾赠送食品。国语·周语中:“ 周 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膳宰致饔,廩人献餼。’” 韦昭 注:“熟食曰饔,生曰餼。”参见“ 致飧 ”。
《漢語大詞典》:致飧(致飱)
见“ 致飧 ”。
《漢語大詞典》:致飧
古代诸侯朝聘,入居宾馆后,主国向来宾赠送食品。周礼·秋官·司仪:“致飧,如致积之礼。”飧,一本作“ 飱 ”。 郑玄 注:“飧,食也,小礼曰飧,大礼曰饔餼。” 孙诒让 正义:“此宾受馆后致之於馆也。”
《漢語大詞典》:鸣璜(鳴璜)
半璧形的玉器。古代贵族用作朝聘、祭祀、丧葬等的礼器。也作装饰用。因其互相碰击而鸣响,故称。 汉 徐干 中论·法象:“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为冕服采章以旌之,为珮玉鸣璜以声之,欲其尊也,欲其庄也,焉可懈慢也。”
《漢語大詞典》:徵朝
谓征召诸侯朝聘。《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 昭公 新立,欲修復先人之业,闻 齐侯 遣 晏婴 如 楚 修聘,亦使人徵朝於 齐 。”
《漢語大詞典》:圭贽(珪贄)
持珪求见。借指朝聘的使节。 南朝 齐 谢朓 《元会曲》诗:“珪贄纷成序,鯷译憬来思。” 北周 庾信 《移虏留使文》:“珪贄盈庭,华裔参軫。”
《漢語大詞典》:龟判(龜判)
龟甲和璋。古代占卜、朝聘、祭祀、丧葬等时所执持的礼器。语出《公羊传·定公八年》:“宝者何?璋判白……龟青纯。” 何休 注:“判,半也,半圭曰璋。”
《漢語大詞典》:稍礼(稍禮)
古时朝聘宾客,不得按时返回的,主人供给其饮食,叫做“稍礼”。周礼·天官·浆人:“共宾客之稍礼。” 郑玄 注:“稍礼,非飧饔之礼,留閒,王稍所给宾客者。” 孙诒让 正义:“ 贾 彼疏谓以其宾客之道,十日为正,行聘礼既讫,合归,一旬之内,或逢凶变,或主人留之,不得时反,即有稍礼。盖凡朝聘宾客,始至则有飱,既行,礼则有饔;若其有事,留閒,则别给稟食,其礼杀於飧餼。盖有米穀酒浆而无牲牢。” 宋 王安石 周官新义·天官·浆人:“共宾客之稍礼,则若庖人继肉,廩人继粟,稍给其物也。”
《漢語大詞典》:征朝(徵朝)
谓征召诸侯朝聘。《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 昭公 新立,欲修復先人之业,闻 齐侯 遣 晏婴 如 楚 修聘,亦使人徵朝於 齐 。”
《漢語大詞典》:致飧(致飱)
见“ 致飧 ”。
《漢語大詞典》:六币(六幣)
古代朝聘所献的六种礼物。周礼·秋官·小行人:“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