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木头(木頭)  拼音:mù tou
1.木材。《金瓶梅》第四五回:「进钱粮之时,香里头多上些木头,蜡里头多搀些桕油,那里查帐去!」《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子来,便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打不了。」
2.比喻愚蠢或不灵活之人。如:「木头木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才听得承晖一路嚷著说:『怎么还不点灯啊?你们都是干甚么的?一大夥儿都是木头,拨一拨、动一动。』」也称为「木头人」、「木人」。
《國語辭典》:木头人(木頭人)  拼音:mù tou rén
比喻愚蠢或不灵活的人。也称为「木头」、「木人」。
《国语辞典》:木头似的(木头似的)  拼音:mù tou sì de
像木头一样,指反应欠灵敏。如:「你别木头似的,人家和你讲话,总要有回应。」《红楼梦》第三五回:「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
《国语辞典》:木头眼镜儿(木头眼镜儿)  拼音:mù tou yǎn jìng ér
(歇后语)瞧不透。比喻对事理看不透澈。如:「他是木头眼镜儿,往往只考虑目前。」
《国语辞典》:和尚拖木头(和尚拖木头)  拼音:hé shàng tuō mù tou
(歇后语)做出了寺。寺音谐「事」。出寺指出事,即发生意外。《西游记》第八三回:「我父子只为受了一柱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国语辞典》:光木头上钻眼(光木头上钻眼)  拼音:guāng mù tou shang zuān yǎn
在平整的木头上强打洞。比喻硬栽赃、强要造成事实。《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你一个尊年人,不想做些好事,只要在光木头上钻眼骗人!」
《漢語大詞典》:做木头(做木頭)
砍伐树木。 郭墟 《我们的血曾流在一起》:“我为了动员牛爬犁上山做木头,又来到了这个…… 黑石子村 。”
《漢語大詞典》:呆木头(呆木頭)
形容一动不动地发呆。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 老子 毫无动静的坐着,好象一段呆木头。”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 孔子 好象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
《漢語大詞典》:木头底儿(木頭底兒)
清 代旗装鞋。因其为木制高底,故名。底高有五分、八分至三寸五分、四寸数种,高底作花盆形,低底作船形。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更兼他身子轻俏,手脚灵便,听得婆婆説了,答应一声,便兴兴头头把个肚子腆得高高儿的,两隻三寸半的木头底儿咭噔咯噔走了个飞快,从外头进了二门。”
《漢語大詞典》:木头橛子(木頭橛子)
短木桩。喻指僵化死板。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温敦 :‘看, 萧正使 多么有德性,多么叫人尊敬。走起路来,一步一步都显露出中原的文化来。’ 王龙 :(按不住)‘什么中原文化!一个老木头橛子就是了!’”
《國語辭典》:木头木脑(木頭木腦)  拼音:mù tóu mù nǎo
木,呆、笨。木头木脑形容呆板、迟钝。犹言呆头呆脑。如:「你平时蛮精灵的,为什么换在女孩子面前就变得木头木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