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阳化(陽化)
指男子生育机能。《新唐书·李叔明传》:“传曰:‘女子十四有为人母之道,四十九絶生育之理;男子十六有为人父之道,六十四絶阳化之理。’”
《國語辭典》:中毒  拼音:zhòng dú
1.人或动物由于某些有害的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导致生理机能障碍或死亡的现象。患者一般会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等症状。
2.思想受到蛊惑,信服邪说谬论。如:「不要随便接受秘密宗教,以免中毒而误了自己的前途。」
《国语辞典》:里虚(里虚)  拼音:lǐ xū
中医指脏腑气血不足、机能衰退所显示出来的一系列症候。
《國語辭典》:健康  拼音:jiàn kāng
生理及心理机能正常,强壮安适,没有缺陷和疾病。
《國語辭典》:隐宫(隱宮)  拼音:yǐn gōng
宫刑。《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
《漢語大詞典》:小通
(1).谓生殖机能成熟。《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齠齿,十六而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齔齿,十四而精化,小通。” 清 黄生 义府·小通:“凡言后窍为大,前窍为小。小通,谓其精通於前,可以为人道也。”
(2).稍稍显达。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
《国语辞典》:寒證  拼音:hán zhèng
感受寒气、身体机能衰退或抵抗力减弱所出现的症候。如畏寒、面色苍白、口淡不渴等。
《国语辞典》:液材  拼音:yè cái
树木经多年生长后,其中心部分,已失去输导的机能而乾燥,仅外围较新的部分,能输导水分和养分,质料较柔,颜色亦较淡,材质次于心材。
《国语辞典》:叶酸(叶酸)  拼音:yè suān
一种维生素B的复合体。为骨髓代谢机能的重要成分,缺乏时,易产生贫血、生长迟缓等症状。由于最初自菠菜叶中发现此一酸性物质,故称为「叶酸」。
《國語辭典》:寒症  拼音:hán zhèng
中医把患者口不渴、畏寒、不怕热、手足冷、腹泻、脉象沉迟、舌苔白滑等症状称为「寒症」。
《漢語大詞典》:疯瘫(瘋癱)
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功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疯瘫的毡裹臀行,喑哑的铃当口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你那里知道,那 舒淡湖 后来得了个疯瘫的毛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他们也许骗你回去,你的母亲恐怕并没有生病,或者就是指的疯瘫病。”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 阿英 他娘一躺到床上,就像是疯瘫了似的,再也动不得了。”
《國語辭典》:腹泻(腹瀉)  拼音:fù xiè
大肠因受强烈刺激,致使黏膜分泌大量水分和电离子等稀释刺激因子,并引起粪便迅速排出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整形
通过外科手术使人体上先天的缺陷或后天的畸形恢复正常外形或生理机能。
《漢語大詞典》:脏象(臟象)
指人体脏腑正常机能及发生病态变化时反映于外的征象。中医据此作为判断人体健康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
《漢語大詞典》:运动性病症
运动医学名词。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安排不当而出现的疾病或机能异常。如过度训练综合症、过度紧张、运动性高血压、心律失常、运动性贫血、晕厥、运动中腹痛、运动性血尿等。出现运动性病症,应停止运动或调整运动量,并进行检查和治疗。